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漢生病年增10例 醫:早期用藥無後遺症

2024/01/24 21:02

握手等接觸不會傳播漢生病;示意圖。(圖擷取自freepik網站)

握手等接觸不會傳播漢生病;示意圖。(圖擷取自freepik網站)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世界防治漢生病日(World Leprosy Day),今年則是1月28日;醫師指出,全世界每年仍有12萬多人確診,台灣目前已非盛行國家,但每年仍約有10例左右的新發生病例,只要早期治療,不留後遺症。

麻風分枝桿菌引起 抗生素可治療

樂生療養院漢生防治科主任葉倩妤指出,漢生病是一種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此菌自有歷史以來就與人類共生共存,由於細菌基因有缺陷,只能在細胞內生長繁殖,尤其喜歡寄生在神經髓鞘細胞許旺氏細胞(Schwann cell)及巨噬細胞(Macrophages)善於閃避免疫系統,全世界90%的人類對其有自然免疫力,只有少數人會進入感染狀態。

病程分3期 屬第3類法定傳染病

葉倩妤指出,部分發病者可依靠自身免疫力對抗成功,部分患者則持續有症狀,依時程及個人免疫狀態會發展成各型別典型症狀。初期漢生病患者會有不痛不癢脫色斑疹或環形紅斑;中期則會有區域性至全身斑塊或丘疹合併有神經損傷;晚期則出現不可逆的後遺症,如顏面神經痲痹、兔眼、塌鼻、爪形手、馬蹄足及慢性潰瘍;屬於第3類法定傳染病。

出現「癩反應」 即時治療 可減少神經損周

葉倩妤指出,歷經新冠肺炎(COVID-19),大家應該已經體會到個人免疫力對疾病的反應差異很大,漢生病也因個人免疫力的多變而造成不同的發展,其中「癩反應」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是發現漢生病的契機,也是損傷神經的重要關鍵,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癩反應指的是,免疫系統過敏反應導致組織破壞,是急性發炎產生的併發症。一旦發生,應緊急就醫處理,可以減少神經不可逆的損害。不論是否曾接受過藥物治療,30-50%的患者可能會經歷過敏反應,個案也常在此階段而非 典型病灶時被診斷,在治療過敏反應期間,務必持續並確保足夠的抗生素治療。

世界防治漢生病日 應消弭恐懼與歧視

葉倩妤表示,目前漢生病已有標準的多重藥物治療,早期治療不留後遺症,因此在世界防治漢生病日來臨前,對漢生病有更多了解,就更能消除對於此病的恐懼及歧視。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