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天冷血壓失控易猝死 防血壓飆高有7招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冷需慎防血壓飆高,因為高血壓與猝死相關的腦出血、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是息息相關的,甚至跟慢性腎衰竭也脫離不了關係,醫師提醒,65歲以上長者、腦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血壓變化,也提供防止血壓上升的7個方法,讓您平安過新年。
佳齡健康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迪宇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在冬天有更高的風險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率。例如美國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冬天比夏天多了53%。雖然有許多因素會增加冬天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冬天時期血壓的上升。
蔡迪宇指出,根據亞洲的研究,冬天比夏天的平均收縮壓大概上升10mmHg。在戶外,氣溫每降低10°C,收縮壓大概上升6.2 mmHg,而收縮壓每上升10mmHg,在冬天因為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就比夏天高出了41%,顯示冬天需要份外注意血壓變化。
3因素影響冬天血壓變化
●溫度
蔡迪宇指出,氣溫降低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活化及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的釋放,引起心跳加快及周邊血管收縮造成阻力上升,因而促使血壓升高。此外,血管內皮細胞的活性在冬天也會有所改變,例如其所分泌促進血管擴張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 synthase)在溫度高的表現就比溫度低明顯。
●維生素D
目前認為,維生素D可能會抑制引起血壓升高的腎素(Renin)之生成。在冬天接受到的紫外線較少,所以生成的維生素D也比夏天來得低。
●膽固醇及荷爾蒙
蔡迪宇指出,一項有趣的研究顯示,血液中總膽固醇的濃度在冬天會來到高峰,而膽固醇會減損內皮細胞的功能,進而造成血管硬化。另外也有研究指出,一些和血管活性相關而引起血壓高的荷爾蒙,例如:醛固酮(Aldostero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及腎素(Renin),在冬天會比夏天分別上升59%、19%,以及17%。
5種人需特別注意血壓變化
65歲以上長者,本身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而且血管也較硬化,尤其是大於80歲的老年人,對於低溫所造成的血壓變化最為明顯。
本身就是腦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4種慢性疾病的患者,在冬天也要特別注意天氣變化所造成血壓的改變,尤其亞洲人種特別容易因為血壓上升而引起併發症,因此不可不慎。
7方法可避免血壓過度上升
●定期量血壓可提早發現異常
蔡迪宇說,目前血壓的監測,還是以居家量測的血壓為主要依據。
居家測量血壓有兩大重點,首先,壓脈帶要綁在手臂而非手腕;其次,遵循722法則:每個禮拜量7天,每天量2次血壓(早上起床及晚上睡前),每量血壓至少要量2次,間隔1分鐘,取其平均值。
目前的指引是血壓超過130/80 mmHg就認定為高血壓,即便在冬天,血壓升高不穩定,至少也應該要控制在140/90mmHg以內,才可降低風險。
●維持室內適當的溫度。
冬天如果寒流侵襲,需要開暖氣的話,根據美國能源部的建議,設定在攝氏20度,這是相對舒適也節能的溫度。
●在戶外要從頭到腳的保暖。
●保持適度的運動。
●健康飲食
得舒飲食(DASH),可以降低收縮壓6-11mmHg。
●避免過度飲酒或咖啡
在冬天過度飲酒,因周遭氣溫低,會快速散熱,造成中心體溫降低,引起周邊血管收縮而造成血壓上升。
●生活作息正常、戒菸、控制體重及維持情緒穩定。
遵醫囑服用降血壓藥
目前認為,沒有心血管病史或低心血管風險的族群如果血壓超過140/90mmHg就應該開始藥物治療;而已經有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病人,治療目標則是在130/80mmHg。
如果在冬天血壓上升,可以跟醫師討論上升數值的高低是否有風險及如何處理。
蔡迪宇說,大部分高血壓的病人,如果冬天血壓升高不穩定,可以從已經在服用的降血壓藥物中,選擇一個適合藥物,適當的增加劑量,即可控制冬天血壓的變化,少數病人才需要調整或增加藥物的種類。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可聽信偏方,任意自行解決,在門診常遇到最後變成中風或腎衰竭,甚至需要洗腎的病人回來,往往令人後悔莫及。
冬令應避免過度進補 以防血壓飆升
蔡迪宇提醒心血管高風險族群或血壓平常就不容易控制的病人,天冷最好不要過度進補,因為在進補的食材裏,可能會有讓神經興奮的成分,或者加入料理用酒,尤其鍋類鈉含量可能過高,這些都會導致血壓更不容易控制。
蔡迪宇指出,臨床上,就有一些患者因爲進補而導致血壓飆高的病人,得要花好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才調整回正常血壓。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