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失智不等於老化 專家分享預防、延緩這樣做

2022/01/05 18:20

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失智風險;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unsplash)

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失智風險;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unsplash)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失智症是長輩必須謹慎防範的疾病之一,藥害救濟基金會在臉書粉專「聰明用藥健康吃 (藥害救濟基金會)」發文分享,失智症早期症狀不明線,常被誤以為是老化,目前藥物治療僅能延緩病程,建議長者平時透過控制血壓、規律運動、參與社交活動等方式來遠離失智。

失智不只是忘記而是全面退化

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藥師吳承誌說明,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而是一種疾病,不單只有記憶力衰退,還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思考認知等各方面功能退化。由於失智症早期症狀輕微只有記憶力變差、常找不到東西,與正常老化的差別不大,多半等到中期出線生活習慣和個性改變、多疑和無緣無故亂罵人等症狀,才被發現,同住者需要用心觀察,才能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失智症現行藥物以症狀治療為主,無法治癒受損退化的大腦,主要是膽鹼酶抑制劑與NMDA拮抗劑,可改善神經傳導物質傳遞,延緩疾病進程,前者適用於輕至中度病患,可能副作用有:噁心、腹瀉、頭痛、嘔吐;後者用於中至重度病患,可能副作用有:眩暈、躁動、尿失禁、失眠,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瀉到無法自理,加重照顧者負擔。

吳承誌指出,若藥物劑量增加、長期使用,發生副作用的風險就會提高,因此這類藥物有多種劑量、劑型選擇,因為它們需要時間慢慢整劑量,才能減少因為發生副作用而停藥的風險。

此外,透過建立熟悉、穩定、有安全感的環境,懷舊療法、芳香療法、寵物治療、音樂治療等非藥物治療,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精神行為症狀。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若服藥後出現副作用等不適症狀,應先諮詢主治醫師或藥師,勿自行停藥或減量,並於下次回診時主動告知。

心血管健康與失智息息相關

吳承誌指出,最新研究顯示,養成以下幾點好習慣,有助預防或延緩失智症。

●對你的心好:控制血壓,收縮壓應保持在130mmHg以下;控制血糖,第二型糖尿病會提高失智症風險;控制體重、規律運動,過重或肥胖者只要減重2公斤,注意力與記憶力就能獲得顯著的提升。

●對你的友伴好:參與社交活動。許多研究發現,孤單寂寞會提高失智風險。已婚人士比單身有更頻繁的人際互動,對於社交接觸有長期的效益。

●吃出腦力:地中海飲食有助降低認知功能退化或失智症風險,多吃蔬菜、水果、堅果、橄欖油,少吃飽和脂肪酸與肉類,並節制飲酒,每日飲酒量不超過330ml(兩罐啤酒)。

●頭好壯壯:如果聽力受損或喪失,鼓勵使用助聽器,大幅降低噪音的過度干擾;戒菸,減少暴露在二手菸或空氣汙染;預防頭外傷;一覺好眠,比起時間長短,重要的是睡眠品質。長期服用安眠藥,可能提高失智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