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快速辨別認知症 醫生教從5方面觀察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70多歲老翁,原本開卡車送貨,卻開始出現送錯貨、找錯錢等現象,雖然仍可以單獨執行業務,但家屬警覺性高,主動帶至門診接受檢查,經神經內科醫師診斷,老翁患有認知症。
花蓮慈濟醫院高齡整合照護科主治醫師許晉譯在臉書粉專「銀享人生 許晉譯醫師 Jin-Yi Hsu, MD」發文指出,認知症有輕重程度之分,輕度認知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有部分影響,但並不影響獨立進行日常活動,例如吃藥、付錢等,但會比過往還要費力,只要透過補償策略,像是經過醫療人員或家屬提醒,仍可以獨立生活;重度認知症,也就是所謂的失智症,患者無法單獨執行部分工作,開始需要別人照顧,功能缺損並非全面性缺損,其餘功能仍屬於正常狀態。
許晉譯說明,認知症跟失智症概念很像,但病人的感受並不一樣,如果把輕度認知症當成失智症,患者常出現否認症狀、無法應變與面臨外界壓力等反應,也會導致延誤就診,延遲就醫恐增加認知功能減退的嚴重程度,像是無法自理、忘記家人、家屬崩潰等,一開始病人很辛苦,到最後家屬最痛苦。
造成認知症的原因非常多,關鍵在於患者是否願意自我發現以及家屬能否盡早察覺,患者也經常需要個人化指導,在輕度認知症時期,與患者討論遇到的生活問題,討論解決方案,可以減少生活上遇到的挫折感,並讓專科醫師完整評估所有可能病因,盡早治療,透過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可以預防或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許晉譯也提供「認知5力」,讓民眾可以透過以下症狀或線索,分辨認知症:
認知5力
1、記憶力
健忘是最常求診認知症的原因,判斷關鍵在於能不能透過提醒而想起來,例如:原本出門要買醬油,回家時卻忘記買,直到家人詢問時才想起來。
2、社交力
判斷社交力有無受損關鍵,在於是否拒絕社交行為或個性改變,這不是老番癲或更年期,例如:擔任扶輪社重要幹部的爸爸,毫無理由的拒絕參與活動。
3、溝通力
常見的溝通力受損為用錯誤字、替代字或說出結構缺損的句子,例如:需要筷子時,他們會說;「拿來夾東西的」、「用來吃飯的」等等。
4、學習判斷力
當無法學習或判斷簡單事物的現象出現時,可能就要擔心是否為認知症表現,例如:不管紅綠燈就執意穿越馬路的行為。
5、空間感知力
我們透過住家周遭環境的辨識,無論白天或晚上應該都能夠順利回家,但認知症患者很可能會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警訊。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