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非老年人的專利 破解阿茲海默症5迷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報告指出,台灣65歲每12人就有一名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每5人就有一名。根據外媒《THE Health Site》報導指出,失智症的定義是一個人記憶力、行為及思維能力上的衰退,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且最影響記憶的失智症,持續性且不可逆的退化過程會讓人穩定、逐步地喪失記憶與其他心智功能。
印度梅丹塔(Medanta)醫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高級顧問喬蒂·塞加爾(Jyoti Sehgal)列出了5個常見迷思:
迷思1: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塞加爾指出,年齡不是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因素,是一些環境及基因因素導致阿茲海默症發生。其他危險因素包含頭部曾受傷、高血壓、重度憂鬱症,飲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引發原因之一。阿茲海默症通常需要長時間才能診斷出來,因為症狀與健忘與壓力相似,常被搞混。
迷思2:阿茲海默症跟健忘症是一樣的。
健忘症常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且需要8年左右才會讓症狀變得明顯,早期症狀是短期記憶喪失,會很難回想起最近的事情跟吸收新資訊。
阿茲海默症,不會同時平均地影響所有記憶能力,而是專注影響著新的記憶與資訊,而情節記憶、語義記憶、內隱記憶較不受影響,隨著時間的進行,在後期隨著無法回憶詞彙,漸漸變得不愛說話、冷漠。
迷思3:阿茲海默症只發生在老人身上。
雖說大部分阿茲海默症病人都年過60歲,但也可能在更年輕時就出現症狀了,當然這種情況機率是很低的,且發生通常是有遺傳基因上的風險因素。這種情況可經過很長時間才被檢測到。
迷思4:罹患阿茲海默症不會影響壽命長短。
阿茲海默症是腦部退化的過程,症狀隨時間惡化。確診後的典型預期壽命(Typical life expectancy)是3-9年,儘管阿茲海默症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隨之而來的感染、潰瘍、肺炎會惡化健康狀況,最終會導致病人無法進行日常活動,如吞嚥食物、喝水,使病人虛弱。
迷思5:藥物可治癒阿茲海默症
目前尚無治癒阿茲海默症的方法,但有數種治療及藥物可減緩疾病的進展,鍛鍊對阿茲海默症是有益處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幫助減少阿茲海默症的相關風險。建議民眾可定期體檢、控制高血壓、保持健康體重、積極心態、運動習慣。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