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 易引發敗血症

2021/12/24 05:30

▲新生兒腸道菌叢影響一生的健康。(長庚醫院提供)

▲新生兒腸道菌叢影響一生的健康。(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新生兒敗血症可能導致腦膜炎、神經發展障礙,甚至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極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發生機率可達10-40%,死亡率更達25%。長庚醫院研究證實,早產兒的腸道菌叢失調,細菌會轉移到全身導致敗血症。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醫師李建忠指出,科學家之前就已經證實腸道內有獨立複雜的神經系統,以及人體最大的微生物菌叢,且腸道神經系統和微生物菌叢的發展有可能影響大腦的功能,並和許多成年健康如神經退化疾病、情緒行為或代謝疾病等有關,所以腸道又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

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 易引發敗血症

▲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
(長庚醫院提供)

長期使用抗生素 好菌被減少

他指出,新生兒和嬰幼兒是腸道菌叢發展最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腸道菌叢變化,可能影響以後甚至成年的健康。早產兒由於腸道尚未成熟,出生後受到疾病治療和照顧環境影響,腸道菌叢無法如健康足月般正常發展。

越來越多的醫師和科學家懷疑,早產兒的腸道菌叢可能會增加早產兒壞死性腸炎、慢性肺病、新生兒敗血症、神經發展遲緩,甚至視網膜病變等早產兒常見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團隊研究32個低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和10個健康足月兒,追蹤半年的時間觀察是否發生敗血症。研究結果發現,早產兒腸道細菌的組成在剛出生兩個月內的變化,與健康足月兒相反,是呈現「失調」的狀態。

研究也發現,發生晚發性敗血症的早產兒,其腸道菌叢失調更為嚴重,且在出生第一週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就已經明顯較差。而長期抗生素的使用無法減少腸道壞菌比例,反而減少了如乳酸桿菌和比菲德氏菌等腸內好菌。

研究也發現,有1/3的早產兒在發生敗血症前,致病菌已經定殖在腸道中,感染來自已經定殖於腸道中的細菌。這些影響敗血症的細菌種類多為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菌—腸—腦軸線,腸道菌叢失調會影響全身系統。(長庚醫院提供)

▲菌—腸—腦軸線,腸道菌叢失調會影響全身系統。(長庚醫院提供)

長庚醫院研究 提供亞洲資訊

李建忠表示,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較容易發生敗血症的證據仍非常有限,全球僅有英國、美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發表過6篇相關的文獻。林口長庚新生兒科團隊的研究,提供了亞洲的資訊,並比較從出生到兩個月的腸道菌叢變化,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的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也證明腸道的細菌可以因此轉移到全身造成敗血症。

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21年10月的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李建忠醫師指出,早產兒的腸道菌叢失調、細菌會轉移到全身導致敗血症。(記者吳亮儀攝)

▲李建忠醫師指出,早產兒的腸道菌叢失調、細菌會轉移到全身導致敗血症。(記者吳亮儀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