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胎兒缺氧急剖腹產 低溫治療救命沒神經學後遺症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一名30歲的媽媽懷孕38週,產檢過程正常且懷孕過程沒有不適,直到生產的前兩天在家覺得胎動變少,趕緊到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就醫,結果發現胎兒窘迫合併胎兒心跳下降,緊急剖腹產,男嬰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心跳慢、四肢張力低弱,經新生兒緊急復甦處置後,生命徵象回復穩定,但腦波顯示缺氧性腦病變,於是執行72小時的全身性低溫治療,男嬰也恢復自主呼吸,出院後也沒有神經學後遺症。
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醫師呂怡萱說,新生兒周產期窒息是指胎兒在生產過程前後因故無法獲足夠氧合或血液灌流,造成代謝性酸血症及缺氧性腦病變。發生率為每一千名新生兒約1到8位。周產期窒息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缺氧除對心、肺、肝、腎等器官造成傷害,最嚴重則是缺氧性腦病變的長期神經學後遺症。有一定比例的中重度缺氧性腦病變寶寶可能須面臨如腦性麻痺、癲癇、視力或聽力缺損等長期後遺症。
呂怡萱說,新生兒發生周產期窒息的原因包括早產、胎盤或臍帶功能不佳(如產前出血、胎盤早期剝離、臍帶脫垂等)等。經歷周產期窒息的新生兒,出生後臨床上可能出現延遲哭泣、活動力欠佳、肌張力低下、缺乏自主呼吸、痙攣等神經學異常症狀。近年來,低溫療法為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寶寶帶來新的曙光。
新生兒低溫療法適用於出生週數大於36週、出生體重大於1800克符合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黃金6小時內,藉由特殊體溫監控調節儀器,利用全身性或是局部頭部低溫方式進行治療,低溫治療持續72小時,期間將病嬰的核心體溫維持在33~35℃(全身性低溫:33~34℃、局部頭部低溫:34~35℃),低溫治療期滿再逐漸將體溫回溫。已證實可顯著降低新生兒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的發生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