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別讓「低骨密」成健康殺手 駝、矮、痛恐是骨鬆找上門

2024/05/22 16:58

身高縮水4公分、嚴重駝背、背痛是骨質疏鬆症的徵兆,應及早就醫;示意圖。(圖擷取自photoAC)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三高一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低骨密)是國人要特別注意的健康議題。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1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佔19.8%,男性則佔12.5%,而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 ,醫師提醒,「駝、矮、痛」(身高縮水4公分、嚴重駝背、背痛)是骨質疏鬆症的徵兆,應及早就醫,以免發生骨鬆性骨折等問題。

骨鬆性骨折不僅行動不便 嚴重恐難自理生活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高醫大附設岡山醫院骨科部主任林松彥指出,臨床上,很多骨科病人直到發生骨折後才知道自己早已罹患骨鬆。然而,骨鬆性骨折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嚴重,除了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無法自理。

預防勝於治療 掌握骨密度可預先做防治

林松彥更表示,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即便擁有再高深的手術技術,但面對骨質疏鬆性骨折,也沒辦法達到穩定的固定,這些患者無法早期康復、活動,進而發生無法補救的後遺症及併發症,唯有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

林松彥說明,最有效避免骨鬆性骨折以及其帶來的後遺症,就是在還沒發生骨折前,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的異樣,加以預防骨折的發生。

他指出,「低骨密」無法如同「三高」一般,在一般健康檢查中以抽血、量血壓等方式,掌握自己血壓或血糖狀況,骨質疏鬆症相對為「沉默的疾病」,若無發生骨折將很難察覺。當已經有症狀的時候,已是相當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因此,定期接受DXA骨密度篩檢,持續追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相當重要。

醫師提醒,國人應要在早期骨密尚未流失之前,就定期接受DXA骨密度篩檢,只需要「躺著測」5至6分鐘的時間,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骨密度鑑定資料。(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DXA躺5-6分鐘即可測量 醫師可根據T值給建議

林松彥表示,臨床上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數值作為判斷,只需要「躺著測」5至6分鐘的時間,即可得到1份完整的骨密度鑑定資料,甚至施測1次DXA的輻射暴露劑量,一般少於10μSv(微西弗),僅約為1張胸部X光片的1-4%,檢測後,可請醫師依據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

林松彥表示,T值若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目前全台各醫學中心及部分醫院診所皆有DXA,民眾可於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官網查詢到「骨鬆友善機構分布圖」及「台灣DXA分布圖」,知道到何處可以洽詢施測DXA骨密度檢測,既方便又快速。

9旬嬤陪骨折女就醫 自己也有壓迫性骨折

林松彥分享,曾經收治過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就診時已經發生骨折,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但是讓林松彥至今無法忘記的是,這名60歲患是由90歲高齡的老媽媽陪她就醫,而老媽媽的身型已明顯看出嚴重駝背,並在林松彥的關心下,說出自己有背痛、身高變矮等骨質疏鬆症狀。

在林松彥的堅持下,老媽媽接受DXA骨密度檢測,顯示她的骨密度T值已呈現-4,遠低於-2.5指數,且多處壓迫性骨折,屬於相當嚴重,但卻被嚴重忽略。

林松彥呼籲民眾,若長輩明顯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痛」3大症狀,請立即主動幫忙安排骨密度檢測,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也要督促長輩持續規律接受藥物治療。

林松彥醫師指出,一旦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