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日本梅毒案例激增 去年近1.5萬人感染

2024/06/12 21:28

日本近年傳出梅毒的確診病例大幅攀升的狀況,相關單位呼籲民眾應及早篩檢。示意圖。(圖取自shutte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日本近期傳出梅毒感染者劇增的狀況,日本媒體《朝日新聞》報導,性傳染病「梅毒」以「50年1遇」的極高傳染力擴散,2023年一年便有近15000人感染。

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統計,梅毒病例從2021年起連續3年增加,而2023年多達14906例。《讀賣新聞》則訪問一位泌尿科診所院長,他說過去大約一年才會診斷一例梅毒,現在每兩、三個月就發現患者疑染梅毒,通常是男性,主訴「生殖器有不明腫塊」。

關於可能的擴散原因,部分專家認為是性產業發生變化,且「網路約砲」文化也要算上一份。另外,由媽媽垂直傳染給嬰兒的先天性梅毒也有增加趨勢。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日本今年截至4月7日累計報告3,332例,較去年稍緩,當局提醒出現症狀者,應儘速就醫;該國去年全年報告1.5萬例,為有紀錄以來最高病例數,並發生37例先天性梅毒個案。

疾管署表示,梅毒是全身性慢性傳染病,症狀很複雜,而且變異性很大,梅毒通常會在皮膚或黏膜破損處形成病灶,而且很快散播到全身,侵犯全身的器官及組織,但病患也可能完全沒有臨床症狀。其潛伏期為10至90天,通常約為3週。根據傳染期程及傳染性之有無,梅毒分為早期及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疾管署說明,這是指感染後兩年內之時期,傳染性較強;感染後在接觸處出現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傳染性極高,容易發生在男性陰莖任何部位,女性則是在陰道。早期梅毒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經過數週後,硬性下疳也會自動癒合消失,但病情會越來越嚴重。會出現全身性症狀,包括頭痛、倦怠、噁心、發燒、體重減輕,或有肌肉及關節疼痛的現象。

接下來會出現皮疹,常是全身皮膚隆起紅豆般大小的疹子,全身性淋巴腺腫也是常見症狀之一,腫大之淋巴腺像橡皮一樣硬,沒有痛覺,常見於鼠蹊、頸部、枕部、腋部及上髁部之淋巴腫。

接下來梅毒進入完全無臨床症狀的時期,可能幾個月甚至20年不等。在這段時期內,這類病人雖然並無臨床症狀,但體內仍然有梅毒螺旋菌存在,對身體組織器官仍有破壞性。常會影響到神經系統但症狀輕微不明顯,主要為頭痛、嘔吐及視乳頭水腫等。復發性皮疹及黏膜病灶可能會再度出現,造成復發性梅毒。

晚期梅毒:通常發生於感染後3到7年,通常傳染性較弱,主要症狀為「梅毒腫」,容易發生於皮膚、上表皮組織以及骨骼肌肉組織。

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不是遺傳性疾病,是由媽媽垂直感染嬰兒,臨床症狀最早出現水疱,容易發生在手掌及足蹠,可能新生兒出生即存在,其他包括老人樣容貌、色素沈著斑、梅毒性禿髮、梅毒性甲床炎及黏膜斑疹、梅毒性鼻漏。此外還有極端疼痛性之梅毒性假麻痺,輕觸也會引致嬰兒大哭。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