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翌捷 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相關文章列表
-
2021-01-08 05:30
剖腹產全身麻醉 可能增加產後憂鬱風險
為了能讓外科手術順利進行,利用麻醉技術讓手術病患沒有痛覺、肌肉放鬆、失去意識、記憶與生命徵象保持穩定,是外科手術成功的重要條件。而在剖腹生產手術時,又必須考慮麻醉藥物是否會對腹中胎兒造成影響。因此,在權衡利害關係後,半身麻醉就成了剖腹生產手術的首選方式。除非產婦因為病情特殊或是狀況緊急,以至於無法執行半身麻醉,才會改採全身麻醉的方式取而代之。 -
2020-12-07 05:30
哈佛研究/月經週期大於40天 早逝風險增加60%
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舉凡月經週期長短、經血量的多寡、或是經期有無不適等症狀,都反映著身體狀態是否有異常。其中,月經週期規律與否,是一般大眾最容易忽視的重要指標。而近期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簡稱BMJ)的研究報告指出,長期經期不規律、月經週期大於40天是早逝(小於70歲)的危險因子,也讓人不禁捏了把冷汗。 -
2020-10-25 05:30
挑對補牙材料 孕婦蛀牙不擔心
懷孕12週的永玲(化名),最近總嚷嚷著牙痛。好不容易抽空去看了牙科醫師,卻發現齲齒(蛀牙)情況非常嚴重。牙科醫師建議可先清除乾淨後,再補牙治療。但永玲聽說補牙材料可能對胎兒有害,對於牙科醫師的建議始終猶豫不決。 -
2020-05-18 05:30
新研究 孕婦久站搬重物 早產風險增3成
34歲的孕媽咪珮茹(化名)是知名化妝品牌的專櫃銷售顧問。為了母親節檔期,她每天在櫃上服務客戶長達10個小時。除了長期站立,還得負責搬貨,或是長時間彎腰為客戶上妝。好不容易撐到了檔期結束,卻發現私密處出血。嚇得她趕緊回診檢查,深怕肚子裡的寶寶出了什麼差錯! -
2020-04-13 05:30
掌握疫情資訊 孕婦產檢不心慌
38歲的宜臻(化名),因為雙胞胎懷孕又合併慢性高血壓,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她,原本一直都在醫學中心規律產檢。但是隨著武漢肺炎的疫情逐漸升溫,陸陸續續有確診病例入住該院的負壓隔離病房。 -
2019-12-30 05:30
胎兒臍帶繞頸 留意胎動無須過慮
「臍帶繞頸」是每個孕媽咪社團都不曾停歇的熱門話題。儘管婦產科醫師總強調孕媽咪只要注意胎動即可,不需太過操心。但總有些孕媽咪被親朋好友或網路社團所分享的不幸案例嚇得食不下嚥。近期發表在《婦產科超音波學期刊》(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的最新案例報告也許能稍微安撫一下孕媽咪的緊張心情。 -
2019-11-28 05:30
遵醫囑定期追蹤 巴掌天使未來仍精彩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妊娠未滿37週的新生兒即稱為「早產兒」。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台灣平均每年有近2萬名的早產寶寶,平均每11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早產兒。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腦室出血、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要來得高出許多。 -
2019-11-02 05:30
準爸媽戒菸酒 減少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
根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吳美環教授於2010年整理自全民健保資料庫的統計結果,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盛行率為千分之13。 -
2019-10-11 05:30
減痛分娩後頭痛 當心硬腦膜下血腫
隨著減痛分娩(硬脊膜外腔麻醉)技術的普及,國人待產時,接受減痛分娩的比例也逐年增加。然而,減痛分娩雖然被認為安全又有效,有些潛在風險仍需留意。 -
2019-09-20 05:30
青少年及孕婦 應拒絕電子煙
剛看完了漫長的夜診,正準備要回家的時候,突然瞄到醫院門口旁有個熟悉的身影。我出聲喊她:「耶!小琪(化名)!妳怎麼在抽菸勒!孕婦不建議抽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