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穩定服藥、職能治療 思覺失調症也能融入社會
文/蔡雨芊
35歲的小邱坐在電腦桌前,俐落地處理文書工作,他是院內精神科辦公室同仁的好幫手。其實,20年前他罹患嚴重的思覺失調症,經過規律、穩定服藥及職能治療,找到成就感,融入社會。
小邱在國小時功課很好,上國中後對自己要求很高,壓力過大,出現情緒上的反常,對於外界感到恐慌,就醫後,才知道罹患思覺失調症,對於社交非常恐懼,包括親人都不能碰他。
其實在他很小的年紀就有幻聽、幻覺、失眠等各種症狀。15歲確診思覺失調症後,輾轉住進不同醫療院所的精神急性病房,大約10年前住進彰化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症狀穩定後,轉往日間病房,慢慢地接受職能復健。
團體互動 培養自力生活
精神科的職能復健有烹飪、烘培、油漆、洗衣、摺衣、園藝、洗車、代工、整燙及實習商店等各類團體,讓病友透過復健工作賺取自己的工作獎金,培養自力生活、與人互動能力,在規律的生活下,很多精神患者重新融入社會,但對於發病後,導致功能受損較多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回歸社區有時是一條漫長的路。
治療團隊發現小邱頗有數字敏感度,文書處理能力也很好,開始嘗試讓他處理辦公室的文書,也讓他計算學員每個月的零用金,他從中找到樂趣,各種表格整齊無誤,管理帳務井然有序。
在這10年間,小邱找到成就感,成了辦公室的好幫手,也不再害怕與同儕互動,成為日間病房病友的意見領袖。治療團隊評估讓小邱轉換到接觸民眾的第一線工作,小邱有點卻步,但團隊仍相信,有那麼一天,他能用自己自在的方式與步調跟這個社會互動。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疾病,因認知功能障礙,出現邏輯思考異常、妄想、幻覺等症狀,過去有一種容易讓人連結到被鄙視感的病名「精神分裂症」。從小邱的案例,可發現病友透過藥物及復健治療後,不僅有機會可照顧自己,也有機會回復正常生活,甚至透過提供自己的能力服務社會,找到成就感。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職能治療師、諮商心理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