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要怕 勇敢求助 遠離職場霸凌

2024/06/22 05:30

▲若在工作場所,遇到不合理的待遇,應適時反映,並尋求解決方案,以免影響身心健康;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陳長聖

某日下午,一位30出頭歲的男上班族初次來到診間。他頭低低的,只說想治「失眠」,不願多談。通常心身醫學科問診時,會希望了解相關症狀,和日常生活壓力源,才能確認診斷、對症下藥。

循循導引後,他突然眼淚潰堤,嘶吼:「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今天臨時請假來,我真的再也受不了了!」原來他長期面對同事的冷嘲熱諷和排擠、長官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已經有2個月的時間覺得情緒低落、無助無望和嚴重失眠。

職場長期遭霸凌 憂鬱症風險增

職場霸凌,可能是人際間直接的口角謾罵、衝突,但也可能以更隱微的方式呈現,包括:忽視其貢獻、挑剔其表現、傳播惡意謠言、破壞其升遷機會、不公平地增加其工作負擔等。

霸凌使工作變得難熬,被霸凌的人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發現很難激勵自己工作。各國研究都顯示,長期職場遭受霸凌,增加焦慮症、憂鬱症等生病的風險。

被霸凌,並不代表自己是弱者。我們時常觀察到,一個人在工作場所的優勢,可能會讓其他人眼紅,進而引發霸凌。

勇於求助、說出來,是改變職場環境的契機。透過分享經驗,可以找到盟友,被霸凌者可能會發現其他同事也被霸凌;或是讓同事們了解,作壁上觀也會助長霸凌氣焰。

留紀錄積極蒐證 尋求人資、第三方協助

可以與主管、人資部門或工會代表好好談談;也可以經由第三方協助,理性有禮貌的與霸凌者溝通,請他們終止霸凌行為。

寫日記和留下紀錄,整理自己的思緒對心情有改善作用,留下紀錄也能作為證據用途。如果無法非正式地解決問題,下一步就是正式投訴。同時間,關照自己身心健康,睡眠充足、飲食健康,必要時看診、請病假,尋求醫療幫忙照顧心情。

出現身心症狀 要就醫求援

如果身心病況嚴重,或是改變環境希望渺茫,遠離毒性職場並不可恥,而是出於「山不轉路轉」心態的重要自救。

這名上班族被診斷為重鬱症,在經過休養、使用抗憂鬱藥物,以及公司提供的心理諮商後,漸漸恢復精神。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