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聖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簡介
兼備成人與兒童青少年的精神醫學知能,亦鑽研薩提爾取向的個別心理治療。
診室之外,樂於在校園、媒體等地傳達心理健康知識。
經歷
1. 長庚大學醫學系
2. 北市聯醫 (松德)精神科,以及台大醫院心身醫學科的受訓醫師
3. 北市聯醫(松德)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4. 國北科大、康寧大學及北市家防中心的諮詢醫師
相關文章列表
-
2024-10-09 05:30
預防3C成癮 「親子參與」從小教起
筆者因為工作的緣故,常接觸到帶著小小孩求診的父母。在談話時,倘若小小孩吵鬧喊無聊,有時會見父母連忙把手機或平板電腦拿給孩子,讓孩子自行使用。此時如果預計還需要談一陣子,診間的護理人員會貼心地提供白紙和色筆,讓孩子畫畫,取代3C陪伴。 -
2024-07-27 05:30
正視父母身心疾患 預防「殺子後自殺」事件
數月以來,殺子後自殺的故事,時不時佔據新聞版面,父或母難以面對各種壓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也將孩子一同帶向死亡。 -
2024-06-22 05:30
不要怕 勇敢求助 遠離職場霸凌
某日下午,一位30出頭歲的男上班族初次來到診間。他頭低低的,只說想治「失眠」,不願多談。通常心身醫學科問診時,會希望了解相關症狀,和日常生活壓力源,才能確認診斷、對症下藥。 -
2024-05-10 05:30
「週年反應」引發身心症狀 母親節可以不用勉強快樂
隨著母親節的接近,陸續有些成年患者在診間,跟我述說他們最近嚴重失眠、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易哭,甚至有人是聽到旁人提到「母親節」3個字就生氣,並表示:「大家都說『母親節快樂』,可是我就是快樂不起來!母親節對我來說根本不可能快樂呀。」 -
2024-04-10 05:30
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 預防性侵、心理創傷
近年#Me Too運動和演藝圈新聞影響,大眾開始討論未成年性侵的這個議題。筆者在診間服務一些受害者,各有不同創傷故事。受害者的大腦警醒系統在創傷事件後會過分活躍,造成過度警覺、驚嚇、無預兆發怒,或是憂鬱、焦慮、解離等症狀。 -
2024-03-13 05:30
老年人做瑜伽、有氧運動 抗憂鬱效果優於年輕人
「除了吃藥和定期心理晤談,我還可以做什麼?」在診間,常聽到憂鬱症的病友和家屬這樣問。我經常對病友耳提面命:「要運動!要培養運動習慣。」通常這樣說,病友常面有難色回答:「我已經沒有體力、不想動了,怎麼運動?」 -
2024-02-21 19:35
健康網》別再剝奪小孩睡眠! 醫曝睡不飽「3影響」
羅碧/核稿編輯許多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會讓孩子的行程表塞滿不同的、才藝、課後家教等,以至於孩子常常要熬夜才能完成所有功課。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長聖表示,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孩童,出現學業表現不佳、生長的問題及反應時間變長,以國小學生為例,建議睡眠達到9-10小時為佳。 -
2024-02-05 20:06
健康網》4種人易有春節焦慮 長輩連環問「轉移壓力」4方法
羅碧/核稿編輯春節連續假期即將展開,可能有些人已開啟休假模式,也有人可能為著接下來的家庭聚會而奔波忙碌,但醫師指出,性格比較完美主義的人、情緒容易焦緊繃的、本來就有長期家庭互動問題的人,或是目前有身心疾病的人,這4種人比較容易因節慶而出現憂鬱或焦慮等春節症候群;而長輩的連環問則是壓力源之一,因此傳授4方法要幫助有此困擾者可以預做準備,不讓壓力上身。 -
2023-12-05 05:30
拒絕「抖音」成癮 從小教養做起
家長帶著就讀國中的男孩來到診間,家長提到,自從孩子上國中,家長嘗試把手機給他全日自主管理,沒想到是家庭紛爭的開始。「從回到家就在用手機,半夜不肯睡、床上滑『抖音』,搞到不知道幾點,隔天起不來,居然就不肯上學!」父親嘗試威嚇他要沒收手機,孩子大發脾氣、在家摔東西,家長在萬般無奈下,經學校老師建議來看身心科。 -
2023-08-24 05:30
注意力不足過動 把握黃金治療期
日前一對父母帶著升小學2年級的女孩來看診。爸爸說,孩子好像少根筋,大人跟她講話,孩子常沒在聽;媽媽則表示,女孩讀小學一年級時,上課常做白日夢,在家寫功課會頻繁跑去做其他事情,總要人盯著才能完成,「而且都花好幾個小時,我盯她寫作業很累!」孩子聽爸媽這樣說,低著頭,很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