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舌戰AZ副作用! 羅一鈞批蘇一峰拿所有水果跟蘋果比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人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發生率只有國外的百分之1不到,更點名打AZ致死致殘的血管栓塞,台灣目前只認1例,疾管署在4日澄清後,不料蘇一峰晚間再貼文引述國際期刊對比台灣數據,直指台灣通報疫苗不良反應太嚴格,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再度回擊,怒批此舉就像是用「所有水果」跟「蘋果」相比,比較基礎完全不適當。
蘇一峰貼文引述2022年發表在「國際感染性疾病期刊」上的報告,指施打AZ疫苗後血栓形成發生率為每百萬劑有280例,接著質疑疾管署說目前有26例認定是AZ導致血栓,台灣認定的發生率只有百萬分之2.1,強調他說台灣只有國外的百分之1,是有數據支持的。
對此,羅一鈞指出,該論文是統計「所有靜脈血栓」發生率,不是僅針對該署先前澄清稿所指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簡稱TTS)。該論文中的「所有靜脈血栓」包括常見的肺栓塞、深部靜脈栓塞、還有罕見的TTS、腦靜脈栓塞(CVT)等。因此直接跟該署澄清稿的TTS發生率相比,就像是用「所有水果」跟「蘋果」相比,比較基礎完全不適當。
羅一鈞指出,若是要以此擴大的血栓定義作為比較基礎,我國全國藥品不良反應通報中心亦有相關統計資料,截至2023年8月31日為止,所有血栓相關疾患中,除56件TTS之外,另有26件疑似視網膜靜脈阻塞、10 件疑似視網膜動脈阻塞、5 件疑似視網膜血管阻塞、126 件疑似深層靜脈栓塞、150 件疑似肺栓塞、31 件疑似腦靜脈竇栓塞、以及56 件疑似其他血栓相關疾患,460件有300件為接種AZ疫苗後,因此估算通報率為每百萬劑19.8件,可作為比較基礎。
羅一鈞強調,即使以此比較,仍會得出「台灣比國外發生率低14倍」的結論,這是因為東方人的血栓發生率原本就遠低於西方人,這樣的種族差異跟新冠疫情無關,是早就寫進教科書的醫學常識,黑人族群是最容易靜脈栓塞的,白種人其次,西班牙裔再其次,而亞洲的黃種人則為最低。西方人發生血栓的機率,是黃種人的5至10倍。
羅一鈞也重申,針對打AZ疫苗有可能增加血栓風險,在我國2021年3月22日到2022年8月31日的AZ新冠疫苗接種期間,中文說明書及疫苗接種須知皆已說明。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