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正視父母身心疾患 預防「殺子後自殺」事件

2024/07/27 05:30

▲如果覺得壓力大到難以承受時,一定要記得求助,讓自己的決策不要受身心疾病所干擾;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覺得壓力大到難以承受時,一定要記得求助,讓自己的決策不要受身心疾病所干擾;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陳長聖

數月以來,殺子後自殺的故事,時不時佔據新聞版面,父或母難以面對各種壓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也將孩子一同帶向死亡。

親友應留意憂鬱症、急性精神病

每個孩子都是寶,孩子擁有自己的生命權,即使是父母也無權剝奪他們的生存。早年稱呼這種案件為「攜子自殺」,好像孩子也欣然同意赴死。然而年幼的孩子通常是受控制之下無辜的被害者;為了凸顯這類事件的悲劇和犯罪本質,近年已改稱「殺子後自殺」或「殺子自殺」(filicide-suicide)。

在家庭經濟惡化、或是家庭變動、伴侶衝突之下,如果父或母保有傳統家庭觀念(孩子是隸屬於父母的),可能產生殺子自殺的意圖。而過去文獻也顯示,父母殺子自殺背後可能出於不同心理動機:

●雙親觀點的「利他主義」:自己選擇自殺、同時認為孩子沒有自己會孤苦無依,為防止孩子沒爹娘照顧、而痛下殺手,忽略了孩子有其自己的生命與未來,這樣的「利他」其實僅是「自我」的想法。

●報復伴侶而殺子:伴侶關係衝突時,為了懲罰另一半、讓對方懊悔,或想讓對方感受到被剝奪所愛的痛苦。

●不想要孩子:常發生在剛有新生兒的家庭中、或是持續有兒虐事件的家庭中。

尋求社福安全網協助 建立支持系統

許多研究亦點出,殺子自殺事件中,父母常受精神疾病影響,特別是憂鬱症、或有幻聽妄想的急性精神病。除了政府社會福利安全網之外,好好預防、治療精神疾病,也能預防殺子後自殺。多管齊下,預防悲劇憾事發生!

對親友來說,關注產後母親心理調適、鼓勵有憂鬱症狀的父母尋求衛生專業幫助、及承諾給予必要育兒支援,都能建立良好支持系統。對個人來說,維持規律作息、充分休息減壓,不要畏懼求助、與專業人員討論自己憂鬱或自殺的想法,讓自己的決策不要受身心疾病所干擾。

如果已經使用身心科藥物,切忌未經徵詢醫師意見而任意停用,早日復原,能有智慧面對多重生活挑戰。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