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週年反應」引發身心症狀 母親節可以不用勉強快樂
文/陳長聖
隨著母親節的接近,陸續有些成年患者在診間,跟我述說他們最近嚴重失眠、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易哭,甚至有人是聽到旁人提到「母親節」3個字就生氣,並表示:「大家都說『母親節快樂』,可是我就是快樂不起來!母親節對我來說根本不可能快樂呀。」
這些患者有的是重鬱症、有的是恐慌症、腸躁症,也有平常不曾看身心科的,但他們共通點都是,內心世界對於「母親」的形象都複雜且糾葛。這種心理狀態,可能是來自母親逝世的經驗,也有可能來自早年家庭的逆境經驗。而旁人提起慶祝母親節,迫使他們面對這些不快的記憶。
中國詩句說:「每逢佳節倍思親。」而精神醫學則把這種在重要紀念日發生的一系列獨特、不安的感覺或想法,稱為「週年反應(anniversary reaction)」。不只是母親節,舉凡重要親人的生日、特殊節日(如春節、和平紀念日或九二一),都可能提醒患者過往人生的心理失落或創傷,而復發原有的心身症狀。
週年反應 也是自我心靈成長機會
「週年反應」是人類面對哀悼或心理創傷的正常反應。大多數週年反應的症狀,在週年紀念日後1-2週內會緩解。隨著一年一年過去,痛苦將變得那麼不激烈。
◎減少週年反應痛苦的方法
●減少觀看相關媒體報導或廣告:如果你的週年反應與大眾節慶有關,減少暴露在這些訊息下,能夠避免勾起哀思。近年有餐飲網站,讓網友選擇拒絕訂閱母親節相關的廣告信函,就是這個道理。
●專注於自我照護:放鬆呼吸練習、瑜伽、正念、運動,在這些困難時刻很有用。
●制定因應計劃:有些活動能讓我們有機會從事件的記憶中解脫出來。如在紀念日當天造訪親人的墓地、塔位,參與相關慈善團體公益活動、和心愛的家人度過一天等。
●考慮心理治療或諮商。
減少痛苦 可考慮心理治療或諮商
週年反應是正常的,心傷的癒合和止痛需要時間,每個人的歷程時間表都不同。週年反應也是自我心靈成長的機會,追思影響我們的重要的人事物時,這些症狀邀請我們更充分地處理悲傷,學著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故事。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