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常感冒、疲倦? 醫示警12徵兆恐是「免疫衰老」

2025/01/05 14:04

醫師提及,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防禦能力下降,使得經常感冒或感染,且恢復緩慢;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醫師提及,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防禦能力下降,使得經常感冒或感染,且恢復緩慢;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發現免疫力越來越差,常疲勞、感冒?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可能是身體免疫衰老警示,其屬正常過程,但可能使抵抗力下降、慢性發炎,影響健康,當觀察到自己持續疲勞、腸胃、皮膚、口腔常不適、頻繁感冒、傷口癒合慢、頭痛、情緒波動大、過敏加劇、莫名體重變化,甚至是頻繁低燒、肌肉疼痛等訊號時,應特別注意,及早生活調整,延緩退化,護健康。

3免疫系統功能改變

何謂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其指的是免疫系統功能性改變,可大致分為3部分,分別為先天免疫反應減弱、適應性免疫功能退化及低度慢性發炎:

●先天免疫(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的反應減弱,導致抗原呈遞和初始免疫反應的效率下降。

●適應性免疫(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退化:T細胞減少,胸腺萎縮導致初始T細胞數量減少、記憶T細胞功能下降、T細胞受體(TCR)多樣性減少;或是初始B細胞生成減少。抗體品質和數量下降,影響對新抗原的反應能力。

●低度慢性發炎,體內發炎因子(如IL-6、TNF-α)升高,抑制免疫反應,加速老化相關疾病的發展。

醫師表示,免疫系統長期慢性發炎,消耗大量能量,即使有充足睡眠,仍感到疲憊不堪;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免疫系統長期慢性發炎,消耗大量能量,即使有充足睡眠,仍感到疲憊不堪;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頻繁頭痛、情緒起伏 小心免疫衰老

那麼該如何辨識自己,有免疫衰老的徵兆?黃軒整理12個免疫衰老訊號,並提供減緩方式,供民眾參考:

●持續疲勞感:免疫系統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消耗大量能量,即使充足睡眠,仍感到疲憊不堪,日常活動變得吃力。

●腸胃常常出問題:當腸道中約70%的免疫細胞受損時,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而出現經常腹瀉、便秘、脹氣或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

●頻繁感冒: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防禦能力下降,使得經常感冒或感染,且恢復緩慢。

●傷口癒合緩慢:受到免疫細胞修復組織的能力減弱影響,小傷口需很長時間才能癒合,甚至容易感染。

●皮膚常出現問題:皮膚屏障功能下降,病菌易入侵,而頻繁出現濕疹、皮疹或口角炎。

●一直頭痛、肩頸僵硬:免疫力下降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使得經常頭痛或肩頸僵硬。

醫師指出,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交互作用受損,容易感到焦慮、緊張或情緒低落;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指出,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交互作用受損,容易感到焦慮、緊張或情緒低落;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經常情緒波動大: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交互作用受損,容易感到焦慮、緊張或情緒低落。

●過敏症狀加劇:免疫系統失衡,而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反應,使過敏反應嚴重。

●莫名的體重變化:免疫系統異常影響新陳代謝,使體重突然增加或減少,但也無法用飲食或運動解釋。

●口腔健康有問題:口腔黏膜的防禦能力下降,經常出現口腔潰瘍或牙齦發炎。

●一直肌肉、關節疼痛:慢性發炎導致組織損傷,使得在無明顯運動或外傷情況下,經常感到痠痛或僵硬。

●頻繁低燒:慢性發炎狀態,使得經常感到身體發熱,體溫略微升高,但未達到明顯發燒標準。

5招延緩衰老

若發現自己有多項上述徵兆時,該如何延緩免疫衰老?黃軒建議,首先應改善生活習慣,保持規律作息,確保充足睡眠,同時每週進行適度運動;再者,均衡飲食與營養補充也很重要,建議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蔬果、堅果,或是補充維生素C、D、鋅和益生菌,增強免疫功能;透過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技巧減輕心理壓力;同時,應定期健康檢查接種相關疫苗,降低感染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