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骨折術後正確復健 降低疼痛提升功能

2022/12/26 05:30

▲圖1。(照片提供/胡寧軒)

▲圖1。(照片提供/胡寧軒)

文/胡寧軒

35歲黃小姐因車禍摔倒導致肱骨骨折,經醫師打鋼釘做內固定(圖1左),3個月後因肩關節活動方式錯誤,導致內固定移位(圖1右)。因害怕內固定移位更加嚴重,而減少使用受傷的手,導致肩關節活動度受限、疼痛頻率增加,逐漸造成許多功能性動作隨之受限,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如洗頭、梳頭等。

早期正確復健運動可針對降低疼痛、預防關節角度受限、預防肌力流失之面向介入,並減少內固定移位風險,進而提升日常生活中之功能性動作。

●住院期間(或術後1-5天):術後肩關節可能出現開刀傷口不適、因疼痛無法移動、腫脹、無力等問題。可做非開刀部位之手肘反覆彎曲伸直運動(圖2)及手掌抓握軟球運動(圖3),以維持無開刀關節之活動度、止痛、消腫。動作來回為1次,每組來回15至20次,一天3至5組。

▲圖2。(照片提供/胡寧軒)

▲圖2。(照片提供/胡寧軒)

▲圖3。(照片提供/胡寧軒)

▲圖3。(照片提供/胡寧軒)

●出院至術後1.5個月:出院後,經醫師確認肩關節骨裂或骨折地方癒合狀況良好,可做肩膀被動關節活動,預防關節角度受限。藉由治療師外在協助,在肩關節各方向固有活動範圍內,以不出力的情況下被動活動。

以右側手臂抬高動作為例(圖4),經由治療師將右側手臂被動抬起,過程中患者右側手臂不出力。動作來回為1次,每組來回10至15次,一天至少2至3組。

▲圖4。(照片提供/胡寧軒)

▲圖4。(照片提供/胡寧軒)

●術後1.5個月至3個月:經醫師評估骨裂或骨折處癒合良好,可加入主動關節活動,透過自己出力做肩關節各方向活動(屈曲、伸直、外展、內收、外轉、內轉),避免因活動度降低導致肌力流失問題,甚至因做不出動作而出現代償性動作。

●術後3個月後:經醫師評估骨裂或骨折處已完全癒合,可逐漸加入阻力訓練提升活動能力。初期可手握較輕阻力的彈力帶,在不引起疼痛的範圍,將手臂抬高(圖5),動作來回為1次,每組來回10至15次,一天3至5組。若無彈力帶等器材,日常生活中也可使用寶特瓶,並依自己能力透過增減水量來調整阻力重量。

▲圖5。(照片提供/胡寧軒)

▲圖5。(照片提供/胡寧軒)

◎健康小叮嚀:若骨裂位置較複雜以及骨裂處癒合狀況不佳,運動前應先和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討論適合的運動。活動以速度較慢且力道較小為主,動作次數及強度應依照自己狀況調整,若出現劇烈疼痛、不適等症狀,請尋求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做適當評估及治療。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