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巴金森氏症步態凍僵 AI診斷精準用藥改善

2022/11/03 05:30

蔡崇豪醫師(後)戴上混合實境眼鏡錄影莊伯伯(前)走行,莊伯伯經AI輔助診斷步態凍僵症狀,進一步治療後,走路大幅改善。(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71歲莊伯伯在15年前拿電話手抖、開車下停車場常擦撞,就醫確診罹患巴金森氏症,吃藥控制後7年出現步態凍僵症狀,過馬路僵住無法行走、半夜走去廁所也卡住,今年接受AI診斷步態問題,一天步態凍僵達5-6次,精準用藥及新療法介入後大幅改善,顫抖、步態凍僵都減少,可以自己吃飯、刷牙、刮鬍子,生活品質更好。

發病次數減少 提升生活品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蔡崇豪指出,巴金森氏症是退化性疾病,大腦的黑質部位退化,神經凋亡,多巴胺分泌不足,造成運動神經傳導混亂、無法控制,盛行於60-80歲的老年人,國內每年新增2千多人,早期會出現動作遲緩、顫抖、僵硬,平均患病7年會出現步態凍僵,常造成跌倒而骨折、顱內出血,生活更是大不便。

蔡崇豪說,步態凍僵是走路時像腳突然黏在地上,無法往前邁步,常瞬間發生,例如:情緒緊張、人潮擁擠、道路狹窄時,就會出現步態凍僵,而量化診斷不易,以往只能憑經驗治療,利用AI深度學習演算法,經由混合實境的頭戴式裝置,即時錄下病人步態影片,經由AI判讀以量化病症,提早精準用藥、深腦刺激術或其他療法介入,提早改善。

莊伯伯因步態凍僵持續惡化,發生過馬路突然發作,雙腳如凍僵黏在地上,卡在路口,車陣中險象環生,也曾半夜上廁所走到一半僵住,相當無助,半年前接受AI診斷發現1天會步態凍僵多達5-6次,進一步治療後,1天減少到發病1-2次,生活品質大幅改善,讓他感謝不已。

蔡崇豪指出,巴金森氏症發生原因包括環境如農藥、地下水污染、頭部撞擊,以及體質、遺傳等,民眾要預防及改善應多喝水、吃魚和堅果、運動,如發現靜態顫抖、走路腳步抬不高、用筷子夾不住東西、打電腦變慢,應及早就醫,現在治療藥物和方式不斷進步,能得到良好控制。

莊伯伯(坐輪椅者)罹患巴金氏症,感謝10幾年來醫療團隊追蹤治療,病情穩定控制,改善症狀。(記者蔡淑媛攝)

▲許凱程醫師說明錄影記錄患者步態,即時傳送做AI判讀。(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