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地震過後還在搖? 頭痛眩暈還發抖竟是這原因

2024/06/28 17:50

王星翰指出,地震後頭暈症候群指的是在地震後本體、視覺、與前庭神經(手指處)功能失調,使身體以為仍處於搖晃的感覺。(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一名48歲女性上班族從4月3日花東大地震後出現因間歇性頭暈,走在路上仍覺得地面搖晃,感覺噁心、肢體麻木還發抖,症狀超過4週受不了就醫,排除中風後,診斷是「地震後頭暈症候群」,經抗焦慮等藥物治療,症狀緩解大半,了解原因及心理支持後也逐漸好轉。

台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星翰指出,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EDS) 最早於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後闡釋,他說,大腦的前庭系統、視覺神經、本體感覺維持人衡感,地震後焦慮中樞活化,造成平衡感失衡,自律神經症狀況出現,以為身體仍處於搖晃的感覺,出現頭暈、頭痛、緊張、失眠、耳鳴,通常經過藥物及心理支持大能逐漸好轉。

王星翰表示,0403地震後已有5名38到85歲患者因頭暈、頭痛就診,診斷為地震後頭暈症候群,他提醒,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好發於30到50歲,以及女性、心思細膩敏感、住高樓層及容易暈車者。

王星翰說,文獻指出在2016熊本大地震後約有36.4%居民有地震後頭暈症候群的症狀,復原狀況與症狀嚴重度、治療遵從性及身體健康有關,而且地震後頭暈症候群症狀可能持續數小時,至數個月不等,在接連的地震或餘震之下可能加重,也會隨者時間經過而遞減。

王星翰強調,如有持續不明原因頭暈、頭痛,或者本身有三高、腎臟病史或是高齡長者,經休息後症狀仍持續3天,建議盡早就醫檢查,尤其地震後症狀與中風相似,高風險族群,建議有症狀最好立即就醫,不可大意。

王星翰表示,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好發於30到50歲,以及女性、心思細膩敏感、住高樓層及容易暈車者。(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