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北43人獲頒傑出護理人員 堅守崗位不忘精進自我再應用

2024/05/03 21:38

特殊貢獻獎得主、淡水馬偕紀念醫院主任李英芬。(記者董冠怡攝)

〔記者董冠怡/新北報導〕新北市截至今年4月,有2萬1000餘名職業護產人員,分別服務於52間醫院、3600餘家中西牙醫診所、學校、衛生所及護理、長照機構,今天舉行第12屆護理傑出獎暨優良護理人員頒獎典禮,包含特殊貢獻獎3人、護理貢獻獎32人、教研貢獻獎8人,共計43人獲獎。其中,多人受訪時不約而同提及,堅守崗位的同時,也不忘撥空進修,提供患者所需支援,而病人的一句「謝謝」、認同與尊重,就是護理人員持續向前行的最佳動力。

特殊貢獻獎得主、淡水馬偕紀念醫院主任李英芬資歷豐富,協助院內癌症相關照顧規範修訂,並且落實臨床照護,深耕安寧緩和醫療、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運用。「盡己所能!」

她說,學習護理就是要幫助患者、評估病人的需要,但也從對方的反饋中,了解自己尚待精進之處,進修後將所學再投入工作,彼此互相成長,也希望鼓勵被照顧者及早思考並預約善終,透過思索如何死亡,回顧過往人生,好好珍惜剩下的日子,坦然面對每一刻。

特殊貢獻獎得主、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主任陳淑芬。(記者董冠怡攝)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主任陳淑芬也是特殊貢獻獎得主,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協助院方建立系統化師資培育制度,推動、增進各職類全人照護能力;整合醫療資源,確保身心障礙懷孕婦女能夠享有一個友善的生產環境,並發展情境模擬與遊戲式教學且獲獎。

她笑說,畢業後便投身職場,當時給自己設定至少待滿5年臨床的目標,沒想到如今已是倍數計算。護理工作雖然繁重,卻能從病人及其家屬、乃至社會大眾的反饋中,獲得成就感、達到自我實現,不過她也坦言,即便再有熱忱,長久下來難免消磨心力,期盼透過善用科技、友善職場,減輕負荷留住人才,呼籲外界給予多一些肯定。

特殊貢獻獎得主、台大醫院金山分院護理長洪香蓮。(記者董冠怡攝)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護理長洪香蓮擁有27年資歷,從事急重症工作10幾年,因緣際會下調整生活步伐,轉換職場後接觸到安寧療護,曾經協助居家安寧、病房與急診完備防疫流程,並將醫療照護品質管理分享給北海岸的長照夥伴、致力推行社區居家安寧、長期照護偏鄉安寧患者,助攻金山分院創建全國首個安寧社區。

她謙稱自己很幸運,一路走來遇到的同事與患者都很友善,加上做的是喜歡的工作,不覺得辛苦,反倒樂在其中。或許是長年在加護病房已「見識」過許多死亡案例,看到安寧病人往生並不害怕,但因需頻繁與患者及其家屬往來,故得進一步學習溝通技巧,增進互動品質。

護理貢獻獎得主、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長張旗燕。(記者董冠怡攝)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長張旗燕自半工半讀開始,投入護理行列已快20個年頭,除了協助建置高齡友善門診,讓85歲以上就醫可優先安排看診,減少長者久候疲憊不適,也曾透過高擬真情境模擬訓練,指導病房護理人員實作急救處理流程,反覆訓練培養團隊急救能力和默契,以及運用婦產專長探討周產期憂鬱議題,發表研究論文,今天獲頒護理貢獻獎。

「一句簡單的謝謝,就能讓人更有動力!」她表示,護理師照顧的是有生命的病人,而生命非常珍貴,這份工作需要大量的付出與愛,患者及家屬的正向回饋,是她在面對整體護理人力缺乏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守崗位的重要原因,像是一句簡單的謝謝,就能令人感動,也感受到努力的價值,有些患者可能不善表達感謝,但會經由實際行動傳遞,例如曾有一名罹患肺部疾病的患者,住院期間特地請假去菜市場,就為了買條吳郭魚和一把蔥給她以表謝意,至今印象深刻,不是說一定要做到這種程度,而是期許民眾對護理人員可以更加認同、給予更多尊重,進而使從業人員更有熱情繼續走下去。

護理貢獻獎得主、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護理長張建文。(記者董冠怡攝)

護理貢獻獎得主、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護理長張建文多年來參與醫策會的台灣臨床成效指標(TCPI)跌倒、管路、手術等指標研討會,分享政策與措施,去年起擔任護理部品管委員會稽核組長,協助推行品管活動為護理品質把關;與團隊共同針對腦中風照護指標追蹤改善,透過拍攝影片及QR Code,提升急性期家屬疾病照護認知。

他說,一般人常會以「少數男性護理師」去定義他,實際上護理行業不分性別,只要願意去做,包含自己在內都是照顧的對象,不要將自身受限在僅是男性或女性的二分法;並分享,曾經照顧過一名罕見疾病兒童,當對方需要幫忙時,便是護理價值的體現,雙方往來長達兩年,最後已變成朋友,從個案訪談、後續追蹤得知孩童已回到學校,甚至進入社會,對他來說就是莫大鼓勵。

教研貢獻獎得主、台北慈濟醫院個案管理師劉又寬。(記者董冠怡攝)

教研貢獻獎得主、台北慈濟醫院個案管理師劉又寬目前年資5年,原本是安寧病房護理師,曾協助拍攝製作遺體護理衛教影片獲獎、與照護團隊共同制訂善終衛教手冊,讓病人與家屬能夠做到生死兩相安;運用虛擬實境(VR)軟體拍攝教案「遺體護理」,提升相關照護品質;與團隊參加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NHQA),並以「增加式虛擬實境閱讀體驗─導入各職類教學應用」獲獎;製作安寧療護介紹衛教影片、建立LINE帳號聊天機器人「安寧小幫手」,提升維護末期病人尊嚴的能見度。

「就是做中學!」他提到,會從安寧病房護理師轉成居家個管師,是因有同仁離職空出職缺,加上也是個挑戰,因此決定嘗試看看。實際執行之後體認到,有別於在院內隨時會有資源與同事可以依靠,居家或機構訪視過程中,在器材、人員均有限的情形下,漸漸培養出獨立自主,以及同時面對患者、家屬「一打多」的能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