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沙門氏菌引發感染性胸腹主動脈瘤 中榮創新手術救命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74歲的張伯伯今年1月因發燒腹痛,及右下腹部有跳動性腫塊就醫台中榮總急診,檢查發現竟是沙門氏菌感染引發「感染性胸腹主動脈瘤」,位置就在病入「膏肓」處的胸腹位置,不但少見且病況嚴重、手術也很複雜危險,中榮考量他高齡及多重慢性病,使用創新術式主動脈補片手術治療,成功救命且恢復良好,昨天張伯伯回院與醫護人員切蛋糕慶重生道感謝。
台中榮總心血管中心主任蔡忠霖指出,感染性主動脈瘤感染菌種大多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將主動脈壁吃出一個洞,當血液從破洞中衝出後,被周圍組織擋住形成血管瘤,是ㄧ種嚴重致命的疾病,可能引發敗血症,一旦破裂時致死率高達50%。
張伯伯有三高合併慢性腎功能不佳,確診是沙門氏菌引發感染性胸腹主動脈瘤,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1個月效果不佳,且腫塊變2倍大有5公分,隨時有破裂死亡風險,由於他主動脈瘤位於胸腹之間的主動脈,鄰近肝、腸、腎的分支血管,手術治療相當困難。
蔡忠霖說,考量張伯伯高齡及身體狀況,傳統標準治療以開刀全切除及胸腹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手術時間長且風險高,術後有中風等多重併發症,加上主動脈瘤位置旁有肝、腸、腎等分支血管,要進行近來發展的微創主動脈覆膜支架手術,不但不適合,術後也容易復發。
蔡忠霖表示,因此採取第3種選擇,採用特殊的「主動脈補片」術式,兼具清除感染及降低手術時間、風險,必須兩名心臟外科醫師共同執刀,他與醫師黃暄喬先開刀打開胸腹,摘除主動脈瘤及清創,再以補片縫上主動脈缺口,手術過程使用心肺循環機,降低動脈壓力,做好分支血管灌流保護,確保手術不會缺血,手術複雜又困難,歷時約7小時。
急診部主任胡松原指出,感染性主動脈瘤是主動脈疾病中最為棘手的疾病,台中榮總收集10年資料,1個月死亡率18%、半年達50%,沙門氏菌是常見細菌感染,一般人感染多腸胃不適或腹瀉,但是遇到年幼及長者抵抗力差,嚴重會造成菌血症及感染性主動脈瘤,提醒要熟食,尤其是雞蛋易被污染要注意。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