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處暑到來養生 中醫師:保健方法這樣做

2022/08/23 16:33

陸孝宸說,處暑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進入週期性的調整階段,身體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秋乏」,可透過精油解疲乏;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陸孝宸說,處暑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進入週期性的調整階段,身體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秋乏」,可透過精油解疲乏;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日為處暑,此時雖已入秋,但離暑氣消去仍需一段時間。中醫師表示,「處」在過去是「止退」或「躲藏」的意思,暑氣會開始退去,氣溫慢慢下降,雨量逐漸減少,早晚溫涼,中午氣溫仍然很高,人體易出現疲乏感,建議飲食需清淡、早睡早起,可透過穴道按摩、茶飲、精油解疲乏的方法,幫助身體調整氣機,以防身體不適。

扶原中醫診所醫師陸孝宸在臉書粉專「扶原中醫診所」發文提到,「處」在過去是「止退」或「躲藏」的意思,秋季名義上已經來臨,但暑氣仍未完全消退,俗稱「爭秋奪暑」,此時便是一般俗稱的「秋老虎」,也容易有颱風,出門雨具要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處暑身體易疲乏 需調整飲食、作息 

「秋乏」現象

陸孝宸說,處暑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進入週期性的調整階段,身體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秋乏」,在中醫學來說,秋乏是為了彌補盛夏暑氣帶來人體損耗的反應,是體內自我恢復陰陽平衡的過渡性現象。

飲食甘淡

處暑屬於早秋時節,陸孝宸提醒,飲食應以甘淡、甘平為主,多食當季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煎炸或燒烤類食物,同時也還不建議過於溫補,宜多食番茄、茄子、馬鈴薯、梨,避免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

早睡早起

陸孝宸建議,處暑時節開始要比夏季提早1小時上床睡覺,改掉夏季晚睡的壞習慣,早睡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幫助身體調整氣機,以防暑氣累積。

穴道按摩

手三里

陸孝宸說按壓位置於彎起手臂時手肘出現皺褶的地方,往手腕方向大約3指幅,位在手臂骨頭的邊緣,可治腹痛、腹瀉、齒痛,他也說,濕氣交雜的處暑十分容易影響到腸胃,多按手陽明大腸經的手三里穴能幫助調整腸胃。

迎香

陸孝宸提到,迎香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可治鼻塞、鼻鼽、口面不適,同樣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迎香穴,也是十分適合處暑調整氣機的穴道,尤其對於頭面部不適特別適用。

處暑茶飲

麥冬滋陰茶

陸孝宸說,配方為北沙參10克、麥門冬10克、百合15克及冰糖適量,煮法是將上3味加入800cc的水煮沸,再以小火慢煮15分鐘,放涼後服用。能養陰清肺熱、潤喉、減緩乾咳及喉部不適感,若喉部不適感較重或稍有熱刺感,可加金銀花10克或薄荷10克。

香薷祛濕飲

針對香薷祛濕飲香的作法,陸孝宸提到,為薷10克、厚朴5克、扁豆5克、白朮5克及冰糖適量,再以上4味加入500cc的水小火煮20分鐘,放涼後服用,針對腸胃濕熱不適、嘔吐感有良效。

精油解秋乏

陸孝宸說,配方為金盞花基底油20ml、快樂鼠尾草6滴、葡萄柚6滴、真正薰衣草3滴、藍膠尤加利3滴、大馬士革玫瑰2滴,取適量塗抹在雙手後先行嗅吸,再輕輕於頸後、太陽穴處繞圈按摩。

陸孝宸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增強人體抵抗力,而處暑正處於夏秋轉換的時機,暑氣仍有殘留,食物依舊容易變質,建議平日飲食要特別注意,食物變質或有腐敗味道就要及時扔掉,不可將就進食,以免引起腸胃疾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