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全台「大腸癌治療地圖」出爐 雲嘉南盛行率最高

2020/12/18 20:18

國健署長王英偉(左2)和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左3),分別呼籲國人「定期篩檢,及早治療」、「晚期腸癌,醫起守護」。(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供)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公佈首度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顯示,台灣大腸直腸癌以雲嘉南地區(南區)盛行率最高,平均每200人就有1位大腸直腸癌病患,為花東地區的1.4倍,且每6名大腸直腸癌患者中就有1人確診時已是晚期!

第四期患者標靶治療 花東地區比率最低

至於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使用標靶治療比率則以花東地區的44.64%最低,有可能與病患擔心治療副作用會影響生活品質,而降低治療意願,或誤信偏方有關。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也是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王照元指出,飲食西化(高油炸、高脂肪、高糖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基因變異、藥物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是腸癌的高危險因子。

初期症狀不明顯 不易早期發現

罹患大腸直腸癌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病患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現象,有時會有經常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陸續發生,容易輕忽,以致部分病患確診時已進入晚期。此外,腸癌病程惡化快速,容易轉移,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大腸直腸癌的七大症狀包括:大便中有血及黏液、大便變細小、排便習慣改變、經常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摸到腫塊。(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供)

為提升民眾對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與治療的重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公佈的「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是根據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2014至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高。

2014到2018年的大腸直腸癌盛行率顯示,雲嘉南地區的盛行率最高。(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供)

南區(雲嘉南)每10萬人中就有497人罹患大腸直腸直腸癌,其餘依次為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467人、高屏區(高屏澎)420人、中區(中彰投)369人、北區(桃竹苗)365人,與東區(花東)354人;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已首次突破10萬人,顯示大腸直腸癌盛行率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預防與治療更刻不容緩。

另據2014至2017年健保資料連結癌登數據資料分析顯示,確診時已為大腸直腸癌第四期之病患比率則是,南區(雲嘉南)17.38%,意即每6人就有1人確診時為第四期。其餘依次為高屏區(高屏澎)的17.19%、東區(花東)的16.58%、中區(中彰投)的15.89%、北區(桃竹苗)的15.33%,與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的15.22%。

此外,據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死亡狀況排名 ,若以每10萬人為單位計算,依序為南區(雲嘉南)每10萬人中就有57人,其次為高屏區(高屏澎)49人、東區(花東) 43人、中區(中彰投)42人、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 41人,與北區(桃竹苗)39人。

2014年至2018年大腸直腸癌死亡狀況則以雲嘉南地區的十萬分之五十七為最高。(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供)

王照元同時也是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他呼籲民眾,若罹患晚期大腸直腸癌請勿消極面對,第四期治療方式與時俱進,現今晚期抗癌策略為「接力治療」,可大幅延長病患存活期。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運用2014至2017年健保資料連結癌症登記與死因資料分析發現,接力使用第一線至第四線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高達近兩年半,晚期病患仍可維持生活品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