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30 15:53
婦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 中醫調理助改善
張姓婦人是職業婦女,下班後還要趕回家料理家務,日前胸骨下心窩處出現灼熱與緊縮感,一開始不以為意,但近來症狀越來越頻繁,不但吐酸水、吞嚥困難,並出現胸骨後疼痛傳到背後的情況,經就醫檢查才確診是胃食道逆流,因治療3個月效果不彰,改到中醫求診,醫生使用疏肝、和胃及降逆藥物後症狀明顯改善,讓她生活品質大幅提
-
2024-07-30 06:30
健康網》綠豆水「解毒」養肝又去暑! 4類人不宜食用
葉立斌/核稿編輯炎炎夏日,有些注重養身的人們,會選擇喝點綠豆水消暑解熱!中醫師余雅雯表示,綠豆確實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潤喉止渴及明目降壓的功效。不過,由於綠豆本身是一味中藥,因此出現胃腸薄弱、全身畏寒、腰腿冷痛、腹瀉等症狀時,不建議食用。
-
2024-07-13 15:15
健康網》吃冰不怕傷身! 中醫教4招:「這時間」最適合
沈莉馨/核稿編輯天氣實在熱到不行,好想大啖吃冰啦!但想吃冰又怕傷身體怎麼辦?台北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於臉書粉專「艾莉絲學姊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發文分享4招,吃冰也能不傷身的方法:中午至下午3點是最適合吃冰的時間;配料挑選適合自己體質的食材;吃完按摩關元穴;吃冰後喝薑茶。
-
2023-07-19 21:38
健康網》腹痛噁心恐大腸憩室症! 醫教「這樣做」預防
最近常腹痛、腹瀉,還伴隨噁心等症狀,小心大腸憩室症找上門。金田勤耘聯合診所胃腸肝膽醫師楊子緯表示,想預防大腸憩室症,除可透過大腸鏡檢查憩室有無出血或發炎狀況外,日常要多吃高纖維蔬果、規律運動、戒菸酒、少吃紅肉。楊子緯在臉書粉專「胃腸肝膽楊子緯醫師/金田勤耘聯合診所」發文指出,大腸憩室症是一種相當普遍
-
2023-05-08 08:45
健康網》4經絡循行黃金時間 中醫:養胃健脾才能充滿元氣
一整天總是昏昏沉沉的嗎?王大元在臉書專頁「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指出,胃為水穀之海、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是每天的能量「發電機」,好的早餐和適當作息非常重要,並說明4個經絡循行的時間,讓大家把握養胃健脾的黃金時間,思緒清晰、充滿元氣。早上5-7時/卯時/大腸經
-
2023-04-21 08:45
健康網》「蒜薹」常配肉拌炒 農糧署解惑:搞懂蒜你厲害!
「蒜你厲害!」大蒜在料理中扮演靈魂要角,例如蒜末爆香、蒜油拌炒義大利麵,相當常見且用途很廣。農糧署於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1張圖搞懂大蒜」,指出青蒜、蒜薹、蒜頭的冷知識與各自適合的烹調授法,例如炒菜煮湯、與肉類拌炒及爆香、煮湯,替霧煞煞的民眾解惑。
-
2023-04-15 18:16
健康網》1人感染恐全家遭殃 醫:對抗諾羅預防是關鍵
諾羅病毒近期在校園間肆虐,對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桃園日康診所兒科主治醫師歐淑娟在臉書粉專「引人入腎・林軒任醫師」分享,諾羅病毒是高傳染性的腸胃型病毒,只要100隻就足以得病,而且用酒精殺不死,目前無特效藥可用於治療,所以預防是重要關鍵。
-
2022-07-28 11:55
健康網》先搞清楚你是哪一型! 中醫:便秘有4種
現代人因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為排便不順所困擾。對此,合佗中醫診所在臉書粉專「合佗中醫診所」發文分享,便祕分成4型,為胃腸實熱的「熱秘」型、肝脾氣滯的「氣秘」型、脾腎陽虛的「冷秘」型及氣血虛的「虛秘」型,以利民眾更了解症狀、對症下藥。
-
2022-02-27 05:30
戰勝無聲殺手 質子治療「胰臟癌」
胰臟癌近年奪走許多人的性命,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7位,平均每10萬人口中有10.4人因此死亡。由於胰臟癌發現時通常已至末期,預後狀況也不是很好,因此醫界正積極突破困境,以戰勝這個「無聲殺手」,除了細胞治療外,質子放射治療也提供病患一個治癒的機會。
-
2022-02-13 06:31
健康網》總是一肚子氣? 營養師6招消除胃脹氣
肚子脹氣怎麼辦?營養師張家榕在臉書專頁「Angela營養師」點出10分鐘吃完一餐,然後邊吃邊聊天、吃飽馬上趴睡,平常彎腰駝背、上班久坐又低頭滑手機,再加上天天外食比較油、上班壓力山大者較容易有脹氣困擾,並分享6招,舒緩你的一肚子氣!1.避免吃容易產氣的食物:比如說像是花椰菜、韭菜、洋蔥、馬鈴薯、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