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4-10-19 16:15

    健康網》月經週期超過35天恐是多囊 3自我檢測一次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多囊性卵巢現今大多以「鹿特丹診斷標準」雄性素高、月經週期過長或慢性不排卵、超音波下發現卵巢有多囊的形態作為評估,因為此檢測涵蓋範圍更廣,排除更多不確定因素,翰醫堂中醫診所在臉書分享3個自我檢驗方法,只要3類型只要符合2類,且排除其他內分泌疾病,就可能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2024-10-15 05:30

    男童跑步呼吸困難 竟是甲狀腺亢進症致氣管狹窄

    12歲的謝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運動跑步,經檢查發現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確診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因無法按時服藥且擔心副作用,由外科醫師安排進行「組合式微創無痕手術」切除雙側甲狀腺,術後不但呼吸恢復順暢,脖子也沒有留下疤痕,讓家長十分感謝。

  • 2024-03-07 13:09

    健康網》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新生兒篩檢 醫:CAH分3類

    葉立斌/核稿編輯以預防醫學而言,新生兒基因檢測可以提早找到晚發性的疾病,例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提早發現及早治療。醫師陳菁兒表示,CAH是一種因 21-OH缺乏,造成性早熟的代謝疾病。依照嚴重程度可分為3種類型:典型-失鹽型、

  • 2024-03-06 13:21

    健康網》糖友又常腳麻小心周邊神經病變! 症狀、治療一次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阿嬤,你怎麼沒感覺」相信大家對這廣告台詞應該印象深刻吧!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指出,若是經常出現四肢末梢麻木、刺痛等,或是有排尿困難、眼臉歪嘴斜、肌肉協調性不佳等問題時,恐是周邊神經病變。其好發於糖尿病、腎臟病、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神經炎,或是酒精濫用、營養失衡等

  • 2024-02-02 05:30

    暴瘦臉卻變腫 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69歲張姓老翁患有糖尿病,10年來血糖控制得宜,但1年多前血壓開始降到70/40mmHg,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也大致正常,找不到低血壓原因,直至近半年來他食慾不佳、體重暴跌,不僅常全身無力,甚至出現眼皮及臉腫情形,自嘲照鏡子「像豬頭」,經來診檢查才發現竟是「腦下垂體拉斯克裂囊腫」惹的禍。

  • 2023-12-17 05:30

    天氣冷手指就變色 甲褶鏡診斷雷諾氏現象

    最近氣溫開始下降,筆者診間來了一位50歲女性,她抱怨最近只要天氣一冷、碰到冷的東西或是情緒激動,她的手指末梢就會變白,只要泡泡熱水或是摸暖和的東西,手指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經由診斷罹患了雷諾氏現象!分原發性或續發性雷諾氏現象雷諾氏現象(Raynaud Phenomenon)是一種對寒冷或情緒壓力明顯

  • 2023-10-20 05:30

    甲亢掉體重當減肥? 醫:沒控制恐致命

    42歲陳姓女子是體重65公斤、BMI約25的「肉肉女」,2年前因心律不整被送至急診,檢查發現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1個月體重減少5公斤,她覺得「因禍得福」,只要甲亢稍有好轉就「放棄治療」,但伴隨而來的心律不整,卻讓她2年來發作3次進急診;醫師提醒,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若未良好控制病情,嚴重恐致命,不可輕

  • 2023-08-16 17:58

    健康網》孩子骨齡突然加速進展 醫揭4原因

    針對青春期發育過快的孩子,一般最短會安排每3個月追蹤1次變化,至於在追蹤的過程中,為什麼孩子的骨齡進展速度會突然加速,對此,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陳奕成表示,主要原因有4:肥胖、青春期進展加速、環境荷爾蒙暴露、其他內分泌疾病。陳奕成在臉書專頁「兒童內分泌 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發文指出,影

  • 2023-08-05 22:17

    健康網》兒童內分泌科只看身高? 醫:「這些」疾病都在守備範圍內!

    什麼症狀或疾病,要看兒童內分泌科?對此,愛群兒童成長診所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世綱指出,很多人以為兒童內分泌科只看長高發育,然其實範圍相當廣,含生長發育疾病、甲狀腺疾病、血糖調控疾病、腎上腺疾病,及其他內分泌相關疾病問題。黃世綱在臉書專頁「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及個人部落格發文介紹

  • 2023-04-02 21:13

    健康網》骨齡影響童身高 醫分析成熟度超前的6大原因

    骨齡的成熟度,決定孩子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長高,如果骨齡和年齡剛剛好,代表孩子的成長進度合宜,醫師表示,骨齡超前是家長最擔心的狀況,超前的骨齡,表示身高成長的進度離終點較近,常見骨齡超前的6大原因包括:過重與肥胖、內分泌疾病、藥品和補品、基因異常種族以及差異個人體質。

  • 2023-01-12 18:28

    7歲男童身高僅108公分、6歲女童長胸部 醫示警注意孩子生長發育

    7歲的黃小弟身高僅108.1公分,過去1年長高不到4公分,媽媽帶著他向奇美醫學中心求診後,發現骨齡僅2歲,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另一名6歲11個月大的李小妹,身高140公分,媽媽發現其胸部突起,帶她就診,經檢查骨齡已有12歲大,診斷罹患中樞型性早熟。醫師提醒,小孩生長發育過猶不及,都要注意。兩名小朋

  • 2021-11-29 05:30

    中醫養血理氣 上班族擺脫便秘苦

    30歲的賈小姐便秘已數年,平時飲水量足夠,蔬菜、水果攝取量適當,約3-4天解便一次,皆為羊屎狀大便。曾接受過大腸鏡檢查,並無特別異常。經過中醫治療後,症狀改善,糞便形狀為條狀,約1-2天解便1次。便秘除了大家熟知的水分或纖維質攝取不足所導致,有一些嚴重的疾病也會出現便秘的情形,包括:神經病變(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