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傳播力超強 「日常歧視」傷人不自知

2024/08/22 05:30

▲奧運國手連珍羚(右)跟吳佳穎(中)「日常歧視」經驗。(記者林志怡攝)

▲奧運國手連珍羚(右)跟吳佳穎(中)「日常歧視」經驗。(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巴黎奧運期間女性議題與很多人對運動員的刻板印象引起風波,中華衛生心理協會「2024日常歧視大調查」發現,65%國人曾遭遇日常歧視或行為對待,其中又以職場、家庭最常見,無意中透露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均可能造成當事人的心理負擔,醫師呼籲民眾注意自己是否有此類行為,杜絕「人心病毒」。

偏見與刻板印象 職場家庭最多見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丘彥南指出,「微歧視」代表潛藏於日常生活中,看似無意卻隱含刻板印象或偏見,並對特定族群造成傷害的言語和行為,又可稱為「日常歧視」,協會針對我國18歲以上民眾於今年3月13日至21日期間進行調查,回收1000份有效問卷,了解國人相關生活經驗。

丘彥南說明,調查發現,65%民眾認為自己曾遭遇日常歧視言語或行為對待,發生場域以職場68.5%、家庭58.2%、朋友聚會/對話50.4%、學校38.3%為多,且53%民眾自認曾表現出日常歧視的言語或行為,情境有以朋友聚會/對話、家庭等最多。

此外,丘彥南說,學歷、性別相關的日常歧視尤其容易遭到忽略,僅有41.6%能完整分辨學歷相關日常歧視言論,比如單以學歷評論個人成就、「再不好好讀書,以後長大就找不到工作」等;另約有50.8%的受訪者可分辨性別日常歧視言論,如「前面那台車亂踩煞車,8成是女生在開」等,以性別評斷他人是否擅長某種技能的說法。

包容溝通 別讓「人心病毒」傳染

丘彥南表示,日常歧視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社會文化等,或是為了在有限時間內、以自己熟悉的方式理解並分類資訊所致,尤其過於簡化的理解過程特別容易產生「日常歧視」,並加深大眾對於特定族群的偏頗看法,並導致當事人自我懷疑、壓力、焦慮,進而影響其生活、職涯發展。

日常歧視隨時存在於國人生活環境中,有些甚至會被大家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實」。丘彥南強調,日常歧視就像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播力,堪稱「人心的病毒」,唯有察覺差異、尊重彼此,換位思考、互相溝通,並時刻反思自己、力行共好,才能讓社會更有包容力。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丘彥南呼籲民眾注意「日常歧視」。(記者林志怡攝)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丘彥南呼籲民眾注意「日常歧視」。(記者林志怡攝)

▲奧運國手連珍羚(右)跟吳佳穎呼籲民眾注意「日常歧視」。(記者林志怡攝)

▲奧運國手連珍羚(右)跟吳佳穎呼籲民眾注意「日常歧視」。(記者林志怡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