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大腸癌發生位置 左右症狀差很大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大腸癌1年新增1.6萬例,醫師指出,通常初期症狀不明顯,但發生在左側易有腸阻塞、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徵兆,右側則不易有症狀而更被輕忽,診斷晚期比例更高。現年38歲洪小姐就是腫瘤長在右側,發現時已是第3期,且是較棘手的BRAF基因突變。
洪小姐3年前某次吃了1塊雞蛋糕發生劇烈胃痛,體重掉了近10公斤,最後發現大腸右側有腫瘤,判定為第3期大腸癌,且是較棘手的BRAF基因突變,歷經18次化療,癌細胞又轉移至卵巢,動手術摘除子宮與卵巢。
右側難察覺 若BRAF突變更棘手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表示,大腸癌是「安靜」的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長在左側易出現腸阻塞、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在右側則因糞便水分較多且大腸管徑較寬,更易被輕忽。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梁逸歆指出,食物消化抵達左側大腸時,往往糞便已成形,有腫瘤等情形相對易發現,但在右側大腸時,仍是液體狀態,異常症狀不明顯,癌症診斷晚期比例較高,想要早期發現,只能仰賴定期篩檢。
陳自諒提到,大腸癌第1期至第3期以手術切除為主,並視情況加入化療,第4期癌細胞已遠端轉移至其他器官,則以化療與標靶治療等全身性治療為主力,但當第3期惡化至第4期,病人5年存活率會從71%驟降至15%,平均每13人僅約2人可存活超過5年。
梁逸歆表示,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後7個月就可能惡化,平均存活時間僅13個月,相較於無基因突變患者的37.1個月,整整縮短2年。其中在我國大腸癌個案約占5%至8%的BRAF基因突變,不僅疾病惡化快速、容易腹膜轉移與復發,還有高度抗藥性。
收治洪小姐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表示,該名個案使用雙標靶藥半年後,僅發現腸膜殘留少量癌細胞,正持續治療盼陪女兒長大。不過,BRAF基因突變雙標靶藥尚無健保給付,此個案1個月打2次,藥費20多萬元,至今已花費200多萬元,盼政府評估納入健保,減輕病人負擔。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