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憂鬱症用藥 慎防動作障礙副作用
文/陳紹祖
小莉在姐姐陪伴下前來看診,因為前一陣子參加職訓,要開始實習時,老師說她動作太慢,拒絕她參加職訓實習,怕耽誤同學進度。
小莉原本擔任會計工作,因為父親罹癌,所以辭職回家照顧,4年後父親往生,小莉想要重回職場,但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機會。刻苦耐勞的她選擇去早餐店工作,但是無法適應繁忙快節奏的工作,所以經常腹瀉,被診斷為腸躁症,開始在身心科診所長期接受治療。後來小莉就沒有再回職場,只能透過職訓看看能不能得到工作機會。
病友出現動作變慢 表情淡漠
在家的時間越久,小莉就越退縮,連每天出去散步都不願意,以前會煮三餐給家人吃,後來也都停下來不做了,醫師認為小莉從焦慮引發的腸躁症轉變為憂鬱症,所以增加憂鬱症藥物種類和劑量。最近半年多,家人也注意到小莉的動作變慢、表情淡漠、缺乏變化,直到無法參加職訓實習才驚覺不對勁。
分析小莉的用藥,發現除了安眠藥和抗憂鬱劑外,還包括治療「難治型憂鬱症」會用到的抗精神病藥(antipsychotics),這類藥物確實是符合臨床上憂鬱症治療準則的用藥,但是因為病人體質對於藥物比較敏感,所以造成的副作用比較明顯。許多藥物都會引發類似症狀,例如:降血壓藥物(Reserpine)、止吐藥(Metoclopramide)等。
過去抗精神病藥物主要用於嚴重的精神疾病,如:思覺失調症、雙相情緒障礙症,近10年來用於難治型憂鬱症治療也漸漸增加。常見的包括Aripiprazole、Quetiapine和Olanzapine。這些藥物都有作用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接受器上,所以都有可能造成錐體外路徑症候群的動作障礙,Aripiprazole出現動作障礙的機會比另兩種藥物高一些,但是Quetiapine和Olanzapine雖然引發動作障礙的機會較低,但是存在造成食慾增加,導致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憂鬱症的治療一直都有困境,很多患者無法達到完全康復的程度,所以常常復發。為了要讓病患能夠達到完全康復,所以會採用具有臨床實驗證據的藥物進行治療,這個過程中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從數據上看雖然不多,然而一旦出現,就會讓患者非常不舒服。
儘速回診 勿只拿藥不看醫師
在看診過程中,病患、家屬和醫師的密切聯繫與溝通說明,其實非常重要。病人的動作和表情,會反映出藥物的副作用,應該盡量避免只拿藥,不看醫師的情況,這樣才能早點發現相關副作用,避免動作障礙出現造成的不適。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慈濟大學助理教授)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