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一進餐臉就癢 癢源竟是耳道炎

2023/05/21 05:30

▲患者每當咀嚼時,兩側耳前臉龐(圈圈處)就會發癢。(照片提供/陳登郎)

文/陳登郎

一名30歲女性,近幾年來,每到進餐時,只要一咀嚼食物,兩側臉龐就會發癢,特別是耳前部位,試圖在臉皮上抓一抓,卻抓不到癢處,似乎「癢源」就在很深的地方。就在一個月前,某個週末,看網路視頻追劇,一邊嗑瓜子,一直到深夜。隔日起床後,兩側腮幫子處腫脹痠痛,且奇癢無比,以為是食物過敏,趕緊就醫。

過度咀嚼 顳顎關節囊已腫脹

她就醫時,兩側臉頰已被她抓得紅紅的,我發現顳顎關節囊確實腫脹,一壓就痛,應是過度咀嚼所致。檢查外耳道,發現相當地蒼白,看起來濕濕的,完全沒有耳垢,用細長棉棒伸進去,輕輕地刮著前壁。

她表示,這就是困擾已久的「癢」處,原來還罹患了濕疹性外耳道炎,她很驚訝地說:「我每天晚上洗澡後,都會用棉花棒把耳道內的水清乾淨,怎麼還會得濕疹?」

此病起因於反覆過度掏耳,破壞耳道上皮原有的皮脂保護層,出現外傷,表皮細菌感染,皮膚發炎水腫又變厚,還會有分泌物,形成濕疹。

▲耳道相當地蒼白,濕濕的,完全沒有耳垢。(照片提供/陳登郎)

過度掏耳 致濕疹性外耳道炎

當患者咀嚼時,顳顎關節運動,向後推擠外耳道,耳道上皮反覆鼓起,必然引起搔癢。當感覺從三叉神經下頷支傳進腦幹後,使患者誤以為同為耳顳神經所支配之頰部皮膚在發病,其實是一種牽連性感覺症狀。治療此病,首先要找到「癢源」,確認不是錯覺或幻覺,接著塗抹上副腎皮質素固體藥膏,處方口服抗組織胺,減少耳道發炎並止癢。往後一週,務必請患者停止掏耳,讓耳道上皮有機會逐漸修復,逐漸分泌出適量的耳垢,即可痊癒。此病若輕忽,由於耳道已變成弱鹼性,且缺乏耳垢層保護,一旦空氣中的黴菌孢子飄落其上,便會很快地長出菌絲,侵犯皮膚,演變成黴菌性外耳道炎,更加地搔癢,治療就須再加上抗黴菌藥膏,療程也更長。

(作者為吉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