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台灣每年37萬人為異位性皮膚炎所苦 8成於幼童期發病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台灣每年有37萬人因異位性皮膚炎就醫,特別在乾濕季節交替、夏天及連續下雨日最為好發,1名13歲國中生「時時樂(化名)」出生3個月打預防針時就發現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從小在父母照護下控制得宜,卻在10歲時嚴重發病,每天睡醒床單上都是抓到流血、流組織液及掉皮屑的痕跡,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現有健保有條件給付的生物製劑可治療,且副作用小,呼籲患者應勇於就醫,找到治療對策。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醫師曾涵琪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1種慢性皮膚病,屬於免疫力失衡、第二型發炎反應活動過強導致的過敏性疾病,不具傳染性,發生位置多在四肢關節和頭頸部,皮屑多且有濕潤感,多會滲出組織液,一般會誤認為乾癬造成不當治療,其差異在乾癬多在冬天發生,且皮屑厚而乾。
不僅「時時樂」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30歲王小姐亦是從小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發炎嚴重時常癢到難以入眠,身上更是常抓破皮而留疤,去年嚴重時,過敏指數高達4000KU/L,是正常值114以下的35倍,經醫師建議申請到健保全身性標靶藥物治療,才得以緩解發炎病情,原本不敢穿短裙的她,也終於找回露出雙腿的自信。
曾涵琪表示,異位性皮膚炎8成在6歲以下的幼童時期發病,近5成在長大後會慢慢改善,但也有近半的人在成年時會持續發病,發作時因皮膚奇癢難耐,會影響睡眠、情緒、生活品質和社交能力等,若長期放任不治療或控制不佳,容易增加憂鬰、兒童肥胖、氣喘、鼻過敏等共病,成人還需防範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的併發機率。
近年針對中重症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武器漸多,曾涵琪表示,較新的全身性標靶治療藥物中,口服小分子藥物目前無健保給付,若有且肝腎功能不全者,需經專業醫師調整劑量並定期抽血監測;另有一款生物製劑則可用於6歲以上的幼童和成人,健保可有條件給付,長期控制效果佳,用藥1年後可改善近8成的病情,且副作用低,不像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對肝腎代謝的副作用大。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