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次心導管等於照600張X光! 3D零輻射技術挽救心律不整孩童

2022/03/16 18:01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常務理事羅力瑋(左起)、心律醫學會秘書長劉言彬、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台大兒醫主治醫師吳美環、心律醫學會諮議委員陳適安、心律醫學會理事葉勇信、臺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李必昌進行心律不整衛教宣導。(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過去在兒童心律不整治療上有許多瓶頸,台大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吳美環直言,過去的治療方式對兒科醫師來說是一件很心痛的事。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今天舉辦衛教活動,並分享國內醫師經過6年努力,引進3D零輻射技術並爭取健保給付,現在已可在減輕家長負擔下,讓病童接受最好且無輻射線暴露的治療。

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李必昌說明,針對4歲以上或是體重15公斤以上孩童,且藥物無法控制或症狀嚴重者,會建議採取導管治療,傳統電氣燒灼術放置心導管時,為確認導管路徑與放置位置,需X光透視機的輔助,每次發射總輻射量約為4至6毫西弗,相當於照射200至600張胸部X光,孩童長期暴露在輻射下,會增加未來罹癌及甲狀腺、性腺問題等風險。

吳美環指出,每千名小朋友就有3個會「多一條電線」,除了正常攜帶電流的心肌細胞,多出的心肌細胞也搶著幫忙送電,干擾心臟正常運作,造成心臟快速跳動,儘管心導管技術純熟,但輻射線對孩童增加致癌的風險遠高於大人。

台大兒醫在2016年年底引進「無輻射線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不僅根除孩子胸口的痛,更突破以往輻射累積的風險,目前北中南均有醫院引進該系統,為需要的病童提供無輻射線暴露的治療。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溫明賢指出,技術引進之初,進行一次3D導管手術就要12萬至15萬元,吳美環及國內醫師積極做了詳盡的資料登載爭取納保,2020年3月起,健保新增給付「3D立體定位電極貼片組」,適用於18歲以下兒童一般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讓家長可節省這筆開支。

李必昌也說,孩童心律不整以心搏過速最為常見,由於孩童對於症狀較不易表達,建議家長可多觀察孩子的活動狀況、食慾與情緒狀態,也可以透過個人智能裝置紀錄孩童心律,監控偵測心律不整的問題。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心律不整暨電生理中心主任葉勇信也提到,除了孩童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成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全台有超過3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盛行率約為1.7%,每6至7位民眾中,就有一位終其一生會罹患心房顫動,且年紀越大,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越高。

葉勇信說,心房顫動不易發現,約一半的患者沒有症狀,往往都是中風後住院才發現自己有心房顫動,若能提早發現即時投予治療,將可減少約2/3的中風機率。

心律醫學會近年攜手嘉義、宜蘭、基隆縣市政府推出心房顫動篩檢計畫,去年篩檢2萬多名社區民眾,其中300多位偵測出心房顫動,多數都不自知,呼籲高齡、有心臟相關病史、家族史者等高危險族群,主動進行心房顫動篩檢,及早診斷與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