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40多年來左「該邊」鼓脹痛 女疝氣卡到坐立難安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46歲的謝小姐從小就發現左側鼠蹊部就常鼓脹不舒服,但家人害怕讓她開刀、也聽說疝氣能自行痊癒;但謝小姐成年後曾因疝氣卡住痛到坐立難安,也曾在捷運站被別人的手揮到,痛到在原地許久無法動彈。
疝氣俗稱「墜腸」,指體內臟器或組織通過某薄弱處或破洞造成位移,以腹股溝(鼠蹊部)疝氣最為常見,男女生發生比例約為8比1,兒童及老年是罹病的兩個高峰期。
患者會有腫脹及疼痛感,若臟器卡住造成箝頓性疝氣,還可能導致壞死性休克,甚至死亡。人一生當中,高達27%的男性會發生疝氣,女性則僅有3%。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3萬例的疝氣手術。
嘉義長庚小兒外科主任王世憲說,腹股溝疝氣依其形成的機轉與位置,可再分為間接(外側)型及直接(內側)型疝氣。間接(外側)型是因腹股溝管的內環開口在出生後未完成退化,腹腔臟器由此孔洞掉入腹股溝管而形成疝氣;直接(內側)型疝氣則是因腹股溝管的後壁筋膜層,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變薄,腹壁失去支撐力致使臟器膨出。
謝小姐說,某次看到嘉義長庚有關單孔腹腔鏡疝氣手術的報導,便南下尋求治療,術後當日再搭乘高鐵返回北部,數天後迅速恢復日常生活,也解決了她多年的困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世憲將單孔腹腔鏡應用在成人疝氣的治療上,手術中先利用單孔腹腔鏡確認疝氣的型態後再做修補:若是間接(外側)型,逕將內環開口縫合關閉即可;若屬直接型或混合型,則補上人工網片。
他說,手術不但達到客製化手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間接(外側)型疝氣的手術時間縮短到10來分鐘,也大大降低了對組織的破壞,術後毋需住院,也幾乎不留下任何疤痕。
嘉義長庚院方表示,這項精準手術已成功應用在51例成人的間接(外側)型疝氣,其中包括9名男性、42名女性,年齡層從20歲涵蓋到88歲。其中更有一位32歲女性因卵巢卡住緊急接受手術而成功保住卵巢。
整體病人術後的復發率低於5%,慢性疼痛僅佔1.6%,成果登在2020年10月份的「科學報導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腹股溝部位較隱密,疝氣患者常諱疾忌醫,王世憲提醒,平時若是輕微的疝氣鼓起可先平躺休息,待其慢慢退回;但如果退不回去或造成疼痛則應儘速就醫,以免造成箝頓性疝氣危及生命。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