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兒腹股溝疝氣 醫建議14天內手術以免卡腸

2021/02/23 10:44

東元綜合醫院小兒外科呂文哲醫師提醒,小於1歲的嬰兒,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時間若超過14天,會增加7%的「嵌閉」發生機率,建議提早安排手術,約1公分的小傷口即可治療間接型疝氣。(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小兒腹股溝疝氣的發生率,國外統計約1%~5%,男性比女性多。小兒外科醫師提醒,據醫學研究建議,對於無症狀、1歲以內的小孩,應在14天內執行腹股溝疝氣手術,以期降低引起腸阻塞、腸壞死的情形。

東元綜合醫院小兒外科醫師呂文哲表示,根據近期UpToDate實證醫學對小兒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時機,一篇來自加拿大的觀察研究發現,小於1歲的嬰兒,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時間若超過14天,會增加7%的「嵌閉」閉發生機率。

「嵌閉」意指卡住,也就是腹內器官無法自動退回到腹內,此時孩子不僅疼痛難挨,甚而會引起腸阻塞,若時間拖得更久,可能產生致命的「絞扼性疝氣」,即腸壞死併發敗血症;年紀愈小愈容易發生嵌閉(60%發生在6個月內的小孩)。為了減少復發的風險,確切的手術應該在徒手復位後5天之內執行,早產出生的嬰兒則是在兩天內。

呂文哲指出,「腹股溝疝氣」意指墬腸或脫腸,「疝氣」意味著有不正常的鼓起、突出及腫大;疝氣發生在腹部和大腿交接處靠近腹部的管道,男性有精索通過,女性則有卵巢圓韌帶通過。臨床上,許多疝氣症狀出現在1歲以內,又以新生兒為高峰期,腹股溝或是陰囊腫大最多。

東元綜合醫院小兒外科呂文哲醫師提醒,小於1歲的嬰兒,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時間若超過14天,會增加7%的「嵌閉」發生機率,建議提早安排手術,約1公分的小傷口即可治療間接型疝氣。(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想早期發現全仰賴照顧者的警覺性,不會表達自己的小孩大多以哭鬧不安為表現,有的則是出現腹脹、嘔吐、類似腸阻塞等症狀。嬰幼兒大多是換尿片時發現疝氣,當小孩哭鬧或用力的時候,會看到腹股溝有明顯的鼓起,但當小孩安靜平躺或一覺醒來後,該鼓起就消失不見;大一點的孩童則是久站後,洗澡時會看到腹股溝的地方有鼓起腫大,有得甚至會掉到陰囊造成陰囊大小邊。

呂文哲指出,小兒大多為「間接型疝氣」,因為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下來未消失的管袋狀腹膜,它由腹膜延伸出腹壁,並走在精索或卵巢圓韌帶的旁邊,因此造成腹腔和腹壁至陰囊有一個相通的通道,腹內的器官如腸子、卵巢或大網膜可藉由這個通道突出腹壁,有時甚至跑到陰囊。

針對小兒的疝氣治療,需要較精準的手術技巧,在腹股溝處開約1公分的小傷口,在腹壁外面將通道隔絕,並去除管袋狀腹膜,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少復發、不需住院,多數小兒第二天即可蹦蹦跳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