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避免脫軌的同理心
助人前先將心比心

2006/10/19 06:00

文/杜家興

福助(化名)問說:「杜心理師!很奇怪,為什麼我那麼好心幫忙別人,到頭來卻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總覺得對方不是那麼快樂?有時候還會生氣對方不受教、不聽勸…」。

其實像福助這種情形,是很常見,可以用「脫軌的傾聽和同理心」來形容。主要是由於人都會因為成長過程,而對某些心情特別敏感,因此很容易在人際關係裡,對這些心情起心理作用,而套用了自己慣用的方式,使得原本的好意,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種生硬、教條式、逼迫的相處型態。

另一個例子是美如(化名)從事教職,因成長經驗讓她深知被忽略、無助的感覺,因此總能敏感察覺到學生的處境,並體貼及真心地關懷和幫忙。

每當學生有困難,美如總不吝嗇給予時間陪伴,為了怕學生承受日後不好的結果,她總是苦口婆心提醒學生眼光要放長遠,要試著調整,及改變自己的作息和學習心態。

然而美如「開始認為」(或是誤以為)學生現在一定需要被提醒「如此繼續的下場為何」、「很需要人告訴他怎麼做」等好意,卻變成一連串的分析和建議,完全無視一旁無奈且無聊的學生。這就是脫軌的傾聽和同理心。

人與人談心,要像個感興趣的人去訪問,讓對方像個作者說完自己的故事,然後才順著對方來發展話題,而不是搶過來主導內容。

要抱持「我不知道」的心境,然後多去請問對方的感受、想法、做法和價值觀,像是「那時候你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那時你選擇做了什麼?」、「是什麼因素讓你選擇這樣做?」希望大家在談心時,懂得以對方為主,減少自己的心理作用,創造深入的了解。

(本文作者為衛生署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