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腦內不定時炸彈! 顱內動脈血管瘤 找上年輕人

2016/03/16 06:00

▲年輕人腦幹出血通常不是高血壓、血脂問題,有可能是顱內動脈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供)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年輕男性剛進入社會工作,身體硬朗,只是偶爾會偏頭痛。不過,在一次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他有顱內動脈血管瘤。雖然頭痛並非動脈血管瘤引起,不過一旦惡化、破裂,可能引發腦出血,嚴重者可能會致命。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表示,顱內動脈血管瘤多數是先天性畸形,僅少數是感染梅毒、腸病毒等病毒所引起。根據美國統計,顱內動脈血管瘤患者約占全美人口2%至3%,發病集中在40至60歲的中、老年人,但近幾年有年輕化趨勢,不少30-40歲青壯年就檢查出動脈血管瘤,甚至發病。

醫師指出,多數顱內動脈血管瘤為3mm(即0.3公分)以下,通常只要保守治療(即注意血壓正常、定期追蹤、避免搭雲霄飛車等刺激性事物等),以防止動脈瘤惡化、破裂;若血管瘤超過7mm,破裂機率會大幅提高,應及早接受開刀或進行栓塞治療,否則血管瘤一旦破裂,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大腦浸泡血液中,即使接受治療,也可能造成半身不遂、記憶力退化,甚至成了植物人。

醫師表示,顱內動脈血管瘤會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逐漸硬化、血管壁變薄而日益惡化,遇上天氣變化、睡眠不足、壓力大或血壓高就有可能破裂,但多數患者平時沒有任何症狀,只有部分因少量滲血會出現劇烈頭痛。而且顱內動脈血管瘤和心肌梗塞一樣都有猝死風險,且難以自行急救,一旦發病仍應盡快送醫。

醫師提醒,顱內動脈血管瘤每年破裂機率約1%至2%,若有一個以上動脈瘤、為多發性顱內動脈瘤患者,每年破裂機率更高達6.8%,倘若持續不治療,10年後破裂機率將增至20%。尤其年輕人腦幹出血通常不是高血壓、血脂問題,應多注意顱內動脈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早期發現、早期預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