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抗癌照護從個人延伸家庭 國健署補助7醫院試辦

2024/06/24 12:12

國健署今年起推出「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抗癌,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家人的事!」國內1年新增12萬名癌症病人,衛福部國健署今年起推出「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由心理師、社工、相關醫療人員及個案管理師等組成醫療團隊,提供癌友家庭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目前初步鎖定罹癌1年內個案家庭,由7家醫院試辦。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內罹癌病人5年存活率從2005至2009年的50.2%,成長至2017至2021年的62.1%,顯示癌症防治成效提升,癌友與癌症共存的時間延長,逐漸轉為「慢性病化的照顧」,人數也持續增加,因此照顧模式要從醫療機構延伸至家庭,到回歸社會,提供更完整的面向。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過去在癌友服務中發現,癌友確診時的狀態,如年齡、家庭中的角色及地位等,均會造成病人及其家屬心理上不同的影響,且確診後的心理介入及支持相當重要,對於初罹癌個案可加強評估與介入,進而發展出「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

林莉茹說明,初步鎖定初罹癌1年內的癌友家庭,以不同癌症類別、不同醫院特性發展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由心理師、社工、相關醫療人員及個案管理師等組成醫療團隊,經由門診、住院、社區等多場域介入,增進癌友心理健康,並對其家庭一併納入評估與照護,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模式,提供各項所需支持。

國健署今年補助7家醫院試辦,涵蓋北、中、南,包含馬偕紀念醫院提供乳癌、頭頸部癌、大腸癌、婦癌、肺癌;亞東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提供頭頸癌;羅東博愛醫院提供頭頸癌、肺癌、乳癌;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頭頸癌、乳癌;成大醫院提供兒童癌症;高雄榮總提供頭頸癌、乳癌、婦癌等病人相關照護;每家醫院經費100萬元。

羅東博愛醫院社工課課長黃子明表示,該院啟動的「慈悲關懷計畫」,對癌友照護從疾病本身延伸到個人心理、家庭、社區,近期1例罹患三陰性型乳癌第3期的43歲女性,單親育有雙胞胎,出動社工師晤談緩解她個人擔心與緊張,並家訪提供其子早療評估,同時考量扶養2子及治療費用龐大,連結慈濟、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指出,該院協助兒癌家庭,不同於成人癌症,兒癌罹病當事人往往不理解為何要進行治療?為何會外觀改變?醫療團隊須確保家長清楚狀況,尤其父母離異個案溝通更要注意。

馬偕醫院一般精神暨身心科主治醫師方俊凱強調,抗癌,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家人的事,有時病人表面看起來沒事,可能只是未將真實心聲說出口,曾接觸1例40多歲的婦癌個案,好不容易挺過治療又復發,想不開就去跳河,所幸被救起來,全家人一起面對,現在個案以轉念也參加團體活動分享個人經驗,鼓勵癌友不要絕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