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雙膝反曲跪行26年 女孩治療後腳踏實地

2015/01/22 06:00

▲術後:終於可以站立了。(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術後:終於可以站立了。(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原來平躺著蓋棉被的感覺這麼舒服!」來自中國廈門的陳團治,患有「極重度先天性膝反曲」,雙腿膝蓋部位向前反轉,呈現「L型」。平躺時腳掌貼在胸前,行走則是雙膝著地、勉強靠膝窩支撐,所幸來台手術,歷經10個月治療期,終於開始「腳踏實地」的嶄新人生。

▲術前:陳團治去年來台求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26歲的陳團治是家中長女,母親蘇選說,女兒一出生時,一家人都被她的雙腳嚇壞了。曾一度萌生遺棄的念頭,但血濃於水的親情實在難以切割,決定咬牙將她撫養長大。

▲術前:除了膝反曲外,陳團治的踝關節也嚴重異常。(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剛開始帶她前往各大醫院求診,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都是「孩子太小了,沒辦法醫治,大一點再說」。可是團治快10歲時,再次求診,卻又換來「年紀太大,無法醫治」的說法,最後只好輾轉來台就醫,結果一舉改變命運。

▲來自中國廈門的陳團治,患有「極重度先天性膝反曲」。(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罕見病例 醫師30年也沒見過

收治個案的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骨科醫師陳英和表示,30多年的行醫生涯,首次看到如此罕見的個案,查閱全球醫學文獻,相關的病例手術報告僅有2件,加上陳團治尚有「續發性踝關節馬蹄足變形」,更提高治療困難度。

但是她的行走方式必須藉著雙手大力甩動,進而驅使軀幹、骨盆、大腿前進,十分消耗體力。估計到她40歲以後,將面臨體力衰退,沒有力氣走路,恐怕要靠輪椅行動的命運,因此決定替她手術。

去年3月,陳團治來台接受治療。陳英和率領的醫療團隊,陸續為她的雙膝、雙踝等4個關節進行7次手術,利用雙膝切骨矯正手術,讓兩側膝部各自得到160度的矯正量。同時踝關節執行切骨矯正手術、跟腱Z形延長術與異體肌腱移植補強,使雙腿踝關節均獲得90度改善,不僅保有關節活動度,也成功延展肢體最佳長度,讓她的身高從原先的93公分增加為128公分。

身材嬌小、擁有一雙水汪汪大眼睛的陳團治,帶著一抹靦腆的笑容說,以前從來沒想過可以用雙腳走在地上,感覺真的很神奇,現在已經迫不及待要回家鄉,讓其他親人看看自己走路的樣子。預定今日返回中國廈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