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腸癌肝轉移 13年切肝4次成功保命

2014/11/14 06:00

▲77歲的王先生因腸癌轉移肝臟,歷經4次切肝,現在狀況近乎痊癒。(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77歲的王先生在15年前確診為大腸癌,手術切除病灶後,13年來陸續發生4次肝轉移,前後共切4次肝成功保命;昨天他以親身經歷鼓勵癌友,配合醫師指示治療,戰勝癌症並非難事。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臨床統計,因病切肝後,第一次復發能夠再切的比例為14%,第二次降至7%,第三次更是下探1.2%,因此王先生切4次肝卻能近乎痊癒,算是全台唯一個案。

王輝明指出,國內罹患腸癌人數以每年平均3%至4%的幅度成長,每年逾1.5萬人罹患腸癌,比例較天天啃薯條、漢堡的美國人高出1.6倍,顯然與食安有關係,而腸癌轉移率達35%,不可掉以輕心。

王輝明強調,3成腸癌患者為第三期以上,其中4成發生轉移,而初次就診發現已轉移機率高達20%,相當於每5人有一人,主要轉移部位以肝占50%最高,其次依序為肺、腹腔、骨頭、腦。

北醫附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點出,近期食安風暴與名人罹癌新聞效應,近1、2個月預約大腸鏡比例增加1至2成,大型醫院排到3個月以上;王輝明也說,不少已經「爆滿」,直言民眾都「嚇壞了」,進而想要進一步檢查,確定自己的身心狀況。

不過,魏柏立提醒,大腸鏡屬於侵入性儀器,加上健保僅給付出現可疑症狀的患者,因此建議初步先做糞便潛血檢查,有異常再進一步預約大腸鏡,強調高達9成腸癌患者為50歲以上,肥胖、久坐、糖尿病均是危險因子,有家族史背景通常風險更是正常人的2至3倍。

王輝明說,若糞便出現暗紅色潛血、排便習慣突然發生轉變,或是發現胃痛求助醫師仍未有所改善,可能分別是直腸癌、右側大腸癌或左側大腸癌的前兆,最好儘速就醫診察,目前腸癌治療方式,9成以上仍以手術為主,但也會使用標靶藥物、放射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