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醫化悶解鬱 用藥從肝入手

2006/07/17 06:00

文/賴清旭

最近常有患者因為周遭的親朋同事突然間變得怪怪的,害他們也開始緊張起來。的確,憂鬱症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和社會步調緊張、景氣不振、經濟壓力增加有明顯相關,但是患者本身的情緒穩定性和抗壓性更是重要因素。

憂鬱症的平均發病年齡為廿七歲,有五十%以上患者於廿到五十歲之間發病,所以是屬於中青壯年族群的疾病。

中醫看憂鬱症屬於情志疾病,早在古籍「內經」中就有記載。近年來中醫界歸納臨床觀察的結果,規範出中醫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如下:一、以情緒低沉為主的症候群;二、興趣減退,對前途悲觀失望,自覺疲乏無力,精神不振;三、自我評價下降,不願主動與人交往;四、有想死的念頭,失眠難以入睡;五、病程持續二週以上。

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比男性高出許多,因為女人往往多愁善感,在傳統社會禮儀規範下,情感多壓抑難舒,加上月經生理週期荷爾蒙內分泌的變化影響,容易心情鬱悶,肝氣不疏,難以排解,久則成疾;也有產婦罹患產後憂鬱症,將懷孕生產期間的疼痛不適,加上坐月子哺乳的生疏勞累,全部一古腦發洩出來,因此表現出敏感而脆弱、喜哭喜笑的矛盾情緒。

中醫治療憂鬱症的原則就是「正本清源」,針對發病的病因病機,將憂鬱症分成三大類,用藥則從肝入手,並且兼治心脾:

●憂思鬱怒、肝氣鬱結:過度的憂愁思念或情緒壓抑造成氣鬱,患者常見胸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可用疏肝理氣的加味逍遙散、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湯等方劑治療。

●氣鬱化火、心肝火旺:患者素體偏熱、急躁易怒、情緒不穩定,常覺口乾舌燥、口苦、目赤、目熱、大便秘結,可用清心瀉火的導赤散、清心蓮子飲等方劑。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患者多思善疑,心悸膽怯,失眠健忘,面色不華,女性則多月經失調、週期紊亂、頭暈神疲,可用養心安神的甘麥大棗湯、炙甘草湯或歸脾湯來治療。

除此以外,針對個人體質差異,辨證論治,酌加玫瑰花、遠志、香附、茯神、柏子仁、佛手柑、珍珠母等鎮靜安神藥,患者只要遵守醫囑,配合服藥,當可有效改善憂鬱情緒,恢復喜悅生活。

(本文作者為台北福祿壽中醫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