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帕金森病友聚會畫畫 找回快樂

2014/08/22 06:00

病友金花奶奶與她的創作。(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病友黃世王與他的創作。(記者邱宜君攝)

58歲的黃世王,曾是水墨畫藝術家,罹患帕金森氏症(或稱巴金森氏症),讓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受到影響,但是在醫師鼓勵下,重拾畫筆,心情變好,可以邊畫畫,邊分享他的創作生涯,還替作品題詩。

另一位病友76歲的金花奶奶,因體力不好,原本很排斥參加活動,但在先生和其他病友的鼓勵下,也享受到創作之樂。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常務理事、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柔賢表示,帕金森氏症早期沒有動作症狀,但是大腦前額葉功能卻開始退化,影響患者的思考能力、情緒和主動積極的態度,常見症狀包括憂鬱焦慮、睡眠障礙、惡夢多、便秘、嗅覺喪失等,常被誤認為是老化現象。

為協助病人早期發現,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將美國病友團體和德國醫師團體推薦的「自我檢測表」翻成中文,即將放在學會網站的病友專區(網址為http://www.tmds.org.tw/infor_detail.php?p_id=80&id=86&flag=menu)提供民眾檢測。

為了讓帕金森氏症病人快樂地與疾病共存,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也開始推廣病友從事集體藝術創作。陳柔賢表示,傳統的帕金森氏症復健都是針對顫抖、僵硬、動作緩慢和動作不良這四大障礙,專注於肌力、動作、步態和平衡訓練,但近年歐洲、澳洲和美國,開始將感覺統合治療應用於帕金森氏症。

陳柔賢邀請15位門診病人,做了兩次集體藝術創作活動,大家一起拿顏料、摸東西、畫畫,原本不想與人互動的病友,參加完活動都很開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