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幼兒發燒逾3天 趕快接受檢查

2014/07/30 06:00

文/陳思穎

每當季節交替時,總有病患因發燒就醫,但是量耳溫卻發現是37℃,其實並不符合發燒的定義。

所謂「發燒」指的是,耳溫或肛溫達38℃,口溫37.5℃與腋溫37℃以上也可能是發燒了。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造成的現象,這是身體發出的警訊。80%的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例如:上呼道感染、肺炎、尿道炎、腸胃炎、蜂窩性組織炎是常見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體內異常細胞導致發炎反應所致,例如痛風、免疫風濕疾病、癌症等。

常有病患會說:「我的身體覺得好冷,全身在發抖、發寒…」其實這是發燒之前的徵象。

◎發燒分「發冷期」、「發熱期」及「退熱期」3個階段:

●發冷期:全身發抖、手腳冰冷。

這時人體血管開始收縮,藉發抖來產熱。通常發冷期愈明顯時,發燒的程度也會愈明顯。這時要注意保暖,也可以喝些溫水,來補充水分。

●發熱期:全身溫熱、呼吸心跳變快、頭痛、倦怠等。

此階段已滿足體溫中樞所需要的溫度,但發燒的時間長短卻不一定,一般感染所引起的發燒可在48小時內緩解。

●退熱期:流汗、體溫稍降。

體表會藉排汗來散熱,所以應補充水分、注意適當保暖,並且把汗水擦乾,換穿寬鬆、易吸汗的衣物較佳。

◎發燒時,該怎麼辦?

●建議每2-4小時監測體溫,適時了解體溫的變化。

●多喝水。因為適當的水分補充,有利於體溫的下降。

●幫助身體散熱,減少衣物,不要穿過多的毛衣、外套。

●正確按時服藥,千萬不能自行增減量。

●發燒的前1-2天都可以自行觀察,無論大人、小孩,其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都是觀察重點。

●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

●定期返門診追蹤。

發燒不是病,只是一種現象,代表體溫控制中樞失調了。

當人體感染病原時,大量喝水是預防發燒的最好方法,其次發燒持續的天數,比溫度的高低更重要。

輕度的病毒感染,幼兒也可能燒到40℃,只要不持續超過3天,並不奇怪。但是越大的孩子發高燒,或任何年齡小孩發燒持續超過3天以上,即需要檢驗白血球,查明是否併發其他問題,不可掉以輕心。(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急診室護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