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愛肝加油站》纖維化、肝硬化診斷 最準確的方式為肝切片

2014/05/12 06:00

文/許金川

Q:我是B肝帶原者,肝功能指數GOT、GPT一度偏高,原本超音波檢查只有肝臟纖維化。最近公司體檢,醫師說我已經肝硬化了,可是這次檢查與我上次做超音波才間隔3個月,怎麼會這樣?要如何確認有無肝硬化?

A:肝臟本身有自行修復的功能,如果只是短暫、輕微的發炎,肝臟在發炎後可以自行再生,但是如果肝臟持續發炎,長久下來慢慢會演變為肝纖維化。此時超音波檢查會發現肝臟較粗糙,如果肝炎沒有控制,病程持續進展,後來就會變成肝硬化了。

不過,如果是在纖維化與肝硬化交接的階段,有時很難由超音波明確判斷到底是處於肝纖維化?還是肝硬化?再加上超音波的診斷也會受到醫師的主觀經驗,以及超音波機器解析度影響,確實會出現醫師診斷不一致的情況。

臨床上,若要確認到底是肝纖維化?還是肝硬化?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做肝臟切片,取一點肝臟組織做病理檢驗。目前較常用的分級方式為「Metavir score」,將肝硬化程度從0-4分做區別,0分表示沒有硬化、1-3分代表有纖維化,如果是4分,表示有肝硬化了。

不過,肝切片因為是較侵入性的檢查,很多人光聽就心生恐懼。近年來有一種稱為「肝纖維化震波」檢查,是另一項非侵入性的檢查。

此檢查主要是對肝臟發出震波,肝臟的質地柔軟、粗糙、硬化不同,反彈波傳導的速度也不同,再依此算出硬化程度,雖然其診斷的準確性或許無法絕對比擬切片檢查,但對於不適合或不敢做肝切片檢查的患者而言,也不失為另一項選擇。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提供民眾免費索閱。

最新66期會刊內容包含「C肝治療率百分百,指日可待」、「末期肝癌的安寧療護」、「保健食品傷肝?!有影抹?!」等。

許金川教授著作的《遠離肝苦很簡單》已出版,請洽肝基會或各大書店購買。肝基會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