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皮膚過敏搔癢≠異位性皮膚炎

2014/03/31 06:00

文/林栗伃

很多人有皮膚過敏搔癢的經驗,便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必須符合嚴謹的多項診斷要件,有其特定的好發部位,若僅出現單一病灶的外觀與異位性皮膚炎相同,並不等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體質

皮膚搔癢多半為一般濕疹或是與異位性體質相關的皮膚問題。

異位性體質是指接觸環境中的非致病性過敏原所引起免疫反應後,產生超過正常量的免疫球蛋白E抗體的狀況。

通常異位性體質的人皮膚比較乾燥,容易患結節性癢疹、冬季乾癢、手部濕疹、掌紋明顯、苔癬化、毛囊角化症、眼睛周圍皮膚暗沉等症狀,或者容易受到外界物質的接觸刺激,進而引發手足部的濕疹。

此外,也有一部分異位性體質的人,容易因特定食物而產生過敏搔癢。

異位性體質的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的總量較高,抗原專一性的免疫球蛋白E抗體也較高,可透過「皮膚貼膚試驗」來檢測過敏原。另外,部分異位性體質的病患本身或家族成員中,會伴隨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氣喘等病兆,也就是說異位性體質相關的搔癢症。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在遺傳的觀點有相關聯,但前者無法符合異位性皮膚炎的多項診斷要件。

◎貼心提醒

●異位性皮膚炎是個嚴謹的臨床診斷,必須由小兒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建議,並學會每天照顧自己的皮膚。

●具異位性體質的人雖然並不一定有異位性皮膚炎,但仍應儘量避開濕疹危險因子,如冬天少用肥皂或沐浴乳或泡熱水澡,適度使用保濕乳液,不讓汗水刺激皮膚,不穿太緊身的衣物。

●若搔癢發作時,可以搭配藥物控制,但絕對不要搔抓,並減少生活上的壓力,以避免濕疹惡化。

(作者為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