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孩子網路成癮 多陪伴走出虛擬

2014/03/25 06:00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14歲國二男學生「阿信」沈溺網路遊戲,熬夜到凌晨3、4點還不睡,媽媽氣得動手拔網路線,他竟作勢動手打人,媽媽驚覺不對,趕緊帶他看身心科,醫師判定為網路成癮症,建議多管齊下進行矯正。

「阿信」小學時課業優異、開朗,上國中後課業加重,排名直直落,功課壓力大,變得煩躁、易生氣、食欲變差,懶得跟同學講話。

爸爸長期在海外工作,媽媽為職業婦女,最近發現「阿信」個性丕變,手機、網路費用不斷增加,常上網玩遊戲到半夜不睡,起初認為是青春期現象,未特別在意,直到他作勢要打人,媽媽才驚覺不對勁。

「阿信」跟醫師說:「上網很有趣,大家組隊一起打怪,在校沒有很多朋友…媽媽在旁邊一直唸令人煩躁,網路線被拔掉才會忍不住衝動。」

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指出,「阿信」屬於典型網路成癮個案,人際社交互動技巧不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網路成癮機率較高,網路上不必跟真人接觸,可以少掉焦慮、害怕,虛擬的角色有成就感,與現實的世界裡截然不同,吸引他們愈來愈無法自拔。

蕭醫師說,判定是否網路成癮重點為:上網是否影響生活?有不吃、不喝、不睡、上課打瞌睡情形;花太多時間上網,無心於學業,成績下滑;對真實社會人與人之間互動愈來愈沒有興趣;出現焦慮、憂鬱與失眠情緒。

矯正網路成癮可多管齊下,蕭亦伶建議,藥物能調整情緒波動;人際互動、情緒焦慮輔導,則需請學校老師協助教導;家庭方面,父母不妨陪子女走向戶外,找出比虛擬世界更讓他們感興趣的事,並共同建立使用網路的規則,重要的是父母得監督及輔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