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女童高燒頸部腫大 罕見菊地氏病

2013/11/12 06:00

文/孫德金

11歲的李小妹因為發燒及左頸淋巴結腫大就醫,雖經治療,但體溫仍高高低低不穩定,也持續存在頸部腫大,所以就轉診至醫院進一步檢查。

我打電話詢問李小妹的病情,李媽媽回答:「 醫生說是『菊池病』。 」我聽了心頭一驚:「這是什麼病?」 後來李媽媽帶了病歷摘要過來,還說她帶李小妹到另一家大醫院感染科看病,也是同樣的講法。

我仔細看了病歷後發現,原來是菊地氏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因為沒做切片檢查,只是疑似病例。

菊地氏病最早在1972年由日本學者Kikuchi(菊池昌弘)及Fujimoto(藤本吉秀)兩人幾乎同時發現,這是一種罕見、良性、自限性的疾病。全世界各種族都有,多見於亞洲人,2-75歲都可能發生,不過好發年齡為20-30歲 ,女性較多,也有報告指出,男女比例差不多。

此病的致病原因不明,可能是病毒感染及免疫過度反應。臨床症狀主要是後頸部淋巴病變,可能不痛或輕微壓痛,其次是發燒合併上呼吸道症狀,少見的症狀是體重減輕、頭痛、噁心、嘔吐、疲憊、關節痛、腹痛、肌肉痛、喉嚨痛、夜間盜汗等。

實驗室檢查可發現白血球下降、非典型淋巴球增多、紅血球沉降速率增加、貧血、肝功能異常等。最準確的診斷還是要靠淋巴結切片檢查。鑑別診斷包含淋巴癌、 紅斑性狼瘡、結核病、川崎症、梅毒、感染性單核球症及單純疱疹病毒相關的淋巴結病變等。

治療以減輕症狀為主,1-4個月會自行緩解,預後大多良好。不過,為了排除罹患紅斑性狼瘡的可能性,持續追蹤是必須的。

值得注意的是,菊地氏病的症狀相當惱人,也容易與紅斑性狼瘡或惡性淋巴癌混淆,所以面對年輕女性合併發燒與頸部淋巴結病變,要想到菊地氏病,以避免不必要的檢查與處置。

(作者為桃園市孫德金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