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媽媽手 不是媽媽的專利

2006/05/23 06:00

文/林頌凱

媽媽手其實是一種肌腱炎,不只媽媽容易發生,像銀行行員、生產線員工、棒壘球球員或持拍運動的選手,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如果疼痛難耐,又腫脹無力,最好立即就醫。

陳太太是一名家庭主婦,每天除了為家裡料理三餐外,還得整理家務、打掃、拖地、清洗廁所。愛乾淨的她,不允許家裡有任何一點灰塵或污垢。最近,她發現兩邊手腕靠近大拇指的地方有刺痛的灼熱感,而且做家事時,還會覺得使不上力,若擦個萬金油按摩一下,疼痛會稍微消失,但是不一會兒又開始作怪。當她到醫院求診,復健科醫師告訴她得的是典型的「媽媽手」。

媽媽手,醫學上的名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其實就是一種肌腱炎,是手腕部位兩條特定的肌腱(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發炎,而且很容易轉變成慢性發炎。媽媽手主要是因為手部不正常用力或是使用過度所造成,病人主要會在大拇指下面靠近腕關節的部位有局部疼痛,尤其是當大拇指翹起來比「讚」的動作時,疼痛感最強。

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剛生完小孩的媽媽特別容易發生。因為新科媽媽(或爸爸)在抱小孩時,容易因緊張而用力過大,或者太過用大拇指施力來抱住小孩,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肌腱炎。

除此之外,某些需要大拇指的重複使用工作,或是大拇指翹得太用力,例如家庭主婦,反覆點訂單、鈔票的銀行行員及會計人員、生產線工作人員(例如電子公司、零件工廠),或是某些運動傷害,如大拇指要特別用力的動作,例如投擲運動的棒球、壘球,或是拿球拍運動的網球、桌球、羽毛球等,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所以媽媽手可不是婦女才有的專利。

如果真的得了媽媽手,無須太過擔心, 把握幾個大原則即可很快恢復。如果是急性發作,手腕剛腫起來,而且有紅腫熱痛的情形者,可以局部冰敷,並且避免大拇指的反覆使用。急性期過後可以局部熱敷,並且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做手腕轉動的運動(慢慢轉),或將手連續握放,伸直手指以後再彎曲,反覆練習,有助於紓解疼痛。

倘若疼痛難耐,且又有腫脹無力的現象,應立即就醫治療。復健科醫師除了使用藥物以外,還會用物理治療的儀器,例如熱療、蠟療、遠紅外線、雷射、超音波、電療來幫助減緩症狀。此外,醫師還會幫較嚴重患者配帶副木,讓大拇指可以得到足夠的休息。

對於一些藥物與復健治療無效的病患,醫師還會考慮局部注射藥物,一般來說都有相當不錯的療效。

對絕大多數的病患來說,急性發炎者大約一到三週就可以完全恢復,而慢性發炎的病患恢復的時間就可能需要六週,甚至更長的時間。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平時注意生活中小動作的姿勢,避免過度用大拇指出力,遇到不舒服的狀況就稍事休息,都可以輕鬆擺脫媽媽手的困擾。

(本文作者為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