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治「五十肩」可考慮「肩關節囊擴張術」

2013/08/25 06:00

超音波導引確認位置後,再注射治療。(照片提供/許嘉麟)

文/許嘉麟

王先生是一名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常要四處拜訪客戶、巡視廠房,但是近日連舉手招計程車都有問題。檢查發現他的肩關節伸展角度受到限制,無法平貼耳朵。超音波影像檢查則顯示肩關節有積液,是典型的「五十肩」。

五十肩又名冰凍肩,醫學上的診斷名稱為沾黏性關節囊炎或肩關節攣縮,病因是肩盂肱骨關節周圍的結締組織發炎,患者會有明顯的活動受限及疼痛感。因好發於50歲上下的長輩,症狀為肩部疼痛造成舉手困難,故此症稱作「五十肩」,這是一種與年紀相關、但成因多重的常見疾病。

我建議他每週3天做復健,1個月內會有進展,約3個到6個月會好。王先生一聽,連忙回應:「我整天飛來飛去的,怎麼可能密集來做復健?」他皺著眉問說:「沒有更快的方法嗎?不能打類固醇嗎?」

類固醇固然可以止痛、消炎,但關節活動度的改善不明顯,除了類固醇,也可以考慮「肩關節囊擴張術」。

肩關節囊擴張術是以超音波導引的方式,將20到80c.c.的生理食鹽水注入沾黏的關節腔中,以水的張力及體積擴張沾黏的關節腔,藉以改善因沾黏造成的症狀。

另外,現代以超音波導引進行注射,確認位置後再進行注射,減少過去醫師單憑手感而誤注入組織,也可提升患者注射後的滿意度。除了無法持續進行復健的患者以外,當物理治療兩個月仍無明顯改善或關節仍嚴重疼痛者,此種療法也是一種選擇。

一般而言,注射後1到4週會自覺關節活動度進步及疼痛減輕。比起手術,患者不需要恢復期即能進行下一步的復健運動,預防關節囊再度沾黏。王先生最後在診間完成肩關節囊擴張術。

(作者為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