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吃錯了 再營養也不夠》膽固醇太高 別再怪蛋了

2013/07/28 06:00

記者/洪素卿

很多人不太敢吃蛋,擔心天天吃蛋,蛋黃裡的膽固醇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不過,最新研究顯示,除了第二型糖尿病患外,一般人攝取雞蛋的多寡與中風等疾病發生率並無相關;營養師則表示,選錯烹調雞蛋的方法,才是真正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原因。

一顆蛋黃就有200毫克膽固醇,這個含量幾乎佔了現代人一天膽固醇攝取總量的2/3,很多人因而不敢吃蛋。不過,吃雞蛋真的會提高血膽固醇嗎?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嗎?最近至少有兩份研究報告的答案都是:「不會!」。

其中一個研究是分析380名青少年的飲食及其體脂肪、血脂肪、血糖、血壓、胰島素濃度等相關心血管危險因子。結果發現,在身體活動程度相同的情況下,青少年日常飲食吃不吃雞蛋不至於影響血脂肪、體脂肪、血壓等。

不只是年輕人吃蛋不用擔心,另一個以16項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每天吃蛋超過一個與每週吃不到一個蛋的人,其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明顯差異,甚至天天吃雞蛋的人中風風險還稍微低一些。不過,每天吃蛋的第二型糖尿病患發生冠心病的風險確實高出許多。

其實,蛋黃中除了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外,還有豐富的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卵磷脂是天然的乳化劑,可以讓膽固醇變得更容易被細胞充分利用,減少血液中殘留的膽固醇。

此外,卵磷脂經過消化後,也是身體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成分。而紅肉、內臟和反式脂肪等食物也會影響血膽固醇。

因此,台北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不妨把雞蛋看做是飲食中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與餐食中的蛋白質加在一起,不要過量攝取才是重點。

如何才不過量?建議一般成年人一天每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一公克,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一天約攝取60公克蛋白質。以魚、肉類來換算,差不多就是8兩(8份);雞蛋一顆(一份)換算約是7克蛋白質。但要記得,白飯、牛奶、蔬菜、黃豆等也都含有蛋白質,如果早餐喝了一杯牛奶或是一杯豆漿,加上每餐都有白飯,那麼魚、肉、蛋、豆加起來,蛋白質別超過6份。

除了蛋白質總量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怎麼吃蛋?李婉萍指出,例如近年早午餐流行,大家常點的歐姆蛋,除了油多,裡面還會加入起司等。至於中式料理中頗受歡迎的烘蛋,裡面的油一樣不少。重要的是,經過高溫烹調後、油脂也容易氧化。

白煮蛋是最健康的吃蛋方式。對於年齡稍長,牙口比較不理想的高齡長者,蛋反而是比較容易入口的蛋白質來源。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