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基因揭密〉 抑癌基因變異 才是乳癌兇手

2013/06/24 06:00

文/杜世興

隨著基因醫學的進步,知名影星安吉莉娜裘莉因「BRCA1」基因變異,施行雙側乳房切除手術,造成舉世驚嘆,掀起一陣預防性乳房切除討論之旋風。「BRCA1」在1994年首被發現,接著「BRCA2」在1995年也被解密,揭開神秘面紗。

此兩種基因突變與家族遺傳性乳癌有極密切關連。BRCA1、BRCA2是人體中能抑制癌細胞成長的基因,但若產生基因突變,則大大提高罹患乳癌的機會。

一般BRCA1基因突變者一生中罹患乳癌機會約85%,同時約有40%到50%的機會罹患卵巢癌;BRCA2基因突變者一生中罹患乳癌的機會與BRCA1雷同,同時也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會。

一般人發生BRCA1或BRCA2突變的可能性約1/800,但猶太裔族群約1/50,顯然此種基因變異情形也有種族相關性。

檢驗是否帶有異常BRCA1、BRCA2基因,可利用抽血10cc加以「全長基因定序」即可,大約需要4週會有檢驗結果;不過檢驗所費不貲,約近10萬元的檢驗費,若僅採取基因突變熱點定序,則價格較便宜,但需要注意「偽陰性」或「偽陽性」的可能。

所謂「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即在未確診罹癌之前將健側乳房切除,如裘莉施行雙側乳房切除;若因單側已得乳癌而對側乳房在未發現乳癌時,切除乳房,也屬預防性乳房切除。

手術方式常採用「皮下乳房切除術」即是保留乳暈、乳房的皮膚,僅切除乳腺組織(如裘莉的做法一樣)或「全乳房切除術」即是將乳暈、乳房皮膚及乳腺全部切除,再加以整形重建。

但也不必過度緊張,並非每位女性均需要接受乳癌基因檢測。臨床上,強烈懷疑有乳癌家族遺傳情形者,才建議接受檢測。

◎若有以下情形,可考慮接受乳癌基因檢測

●有家人帶有BRCA1、BRCA2的基因變異。

●一、二等親中,有兩人罹患乳癌。

●近親在罹患乳癌同時罹患卵巢癌。

●近親在年輕即雙乳同時罹患乳癌。

至於對像裘莉帶有BRCA1基因變異者,目前治療上並無一致共識,也就是並非得進行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不可;因為縱使積極主動切除雙乳,好處為未來得乳癌機會從85%降低至5%,但無法保證從此不會再罹患乳癌,這是因為乳腺分佈廣泛,手術僅能切除大部分乳腺,而少數殘留乳腺,還是有機會發展形成乳癌。

其實裘莉也可選擇定期規律性乳房檢查、乳房攝影或乳房核磁共振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或採行藥物預防如泰莫西芬(Tamoxifen)、Raloxifen,但Raloxifen用於停經後乳癌的預防。

從裘莉事件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疾病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

(作者為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

乳癌常見症狀

1.乳房發現任何無痛硬塊或腫瘤(當然少數乳癌會以疼痛為表現)

2.乳房變形

●突然性兩邊乳房大小不一樣

●兩邊乳頭高低不一樣

●突發性的乳頭下陷

●乳房上有凹陷現象

3.乳頭有血或其他不正常的分泌物

4.乳房上有不收口的傷口

5.腋下有無痛硬塊或腫瘤

6.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

零期乳癌(即原位癌)可能無任何臨床上症狀,但卻以異樣微小鈣化點為表現,常在施行乳癌篩檢接受乳房X光攝影時,意外早期發現。(資料來源:國泰醫院/整理:記者黃以敬)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